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王一鸣: 扬子江城市群要加快形成“群”效应

2017-10-13 11:05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

地缘相邻,它们沿着长江黄金水道一字排开、蜿蜒连缀;

珠联璧合,沿江八市共建扬子江城市群勠力同心,重塑格局。

“江苏无论是参与未来国际竞争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都需要构建新的战略载体,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现实选择。”这是江苏省委书记李强的思考。

“建设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着眼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对此高度认同。

“城市群已经成为体现全球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空间载体,江苏沿江地区作为全省经济的最主要增长极,已初步具备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相信。

9月16日,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来自全球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顶层设计,打破壁垒,跨江融合,产业协同,互联互通……汇聚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向聚拢全球优势资源争要实实在在的效益,扬子江城市群的形态,正呼之欲出。

新华网南京10月12日电(毛丽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江苏版图中,磅礴不息的长江横亘古今,孕育了生命,也带动了沿江八市的繁华。

规划建设扬子江城市群,很多专家认为在新的城市化浪潮中,江苏打出了一张好牌,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规划国际咨询会上也表示了认同,他说这是在区域发展变局中争取主动权的战略性选择。他还建议,扬子江城市群要加快形成“群”效应,既要考虑已经相对紧凑的经济板块深度融合,也要合理规划一批新的发展组团。

加快形成“群”效应,“大哥”南京是关键

扬子江城市群涵盖江苏沿江八市,以江苏3/5的人口、一半的面积,创造全省8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长江经济带上发展基础最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打造扬子江城市群,群龙有首,谁是首?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介绍,在扬子江城市群的规划过程中,参与者特别提出扬子江城市群要有一个龙头。大家认为,这个龙头是南京市,扬子江城市群能否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关键要看南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南京位于扬子江的起点,是唯一横跨扬子江南北的城市,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区域中心地位比较明显,龙头作用比较突出,将主动承担起引领区域发展的重任。

目前,南京拥有省内唯一的国家级江北新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13个省级开发区,同时拥有综合保税区、枢纽经济区等特殊开放平台,有利于带动扬子江城市群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就做过长江沿江地区综合发展和布局规划。当时就提出,下游依托南京,中游依托武汉,上游依托重庆,全流域依托上海,围绕这四大中心城市,沿各级交通干道建设多层次的城镇群体。这也意味着,早在那时南京就具备担负长江下游“龙头”城市的条件。不过,王一鸣坦言,南京经济体量虽然居前,但城市中心度不够高、要素集散功能不够强。他认为,扬子江城市群要加快形成“群”效应,既要考虑已经相对紧凑的经济板块深度融合,也要合理规划一批新的发展组团,“大哥”南京在提高城市中心度的同时,更要谋划更高定位,着力做强南京都市圈,辐射带动江北的扬州、泰州和临近的皖南地区。

同时,王一鸣也指出,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员城市,拥有高等院校53所,创新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引领带动扬子江城市群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群。

跨江融合,接受“外核”上海全方位幅射

制约江苏南北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江阻隔而形成的经济落差。推动跨江联动、统筹两岸发展,实现区域空间和功能有机重组,是扬子江城市群承载的重要使命。

会上,王一鸣也提到了扬子江城市群这一“软肋”,他说要尊重城市群的发展规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壮大社会经济组织,发挥其产业横向联系功能,以足够的历史耐心谋划推动南北畅通、跨江融合。

考虑到扬子江城市群地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北翼核心区,王一鸣提出,扬子江城市群应从整体上加强与上海的对接,规划上可以形成“内外双核”的空间布局,即以南京为扬子江城市群的内核,将其培育成扬子江城市群的核心极,然后扬子江城市群在南京内核的带动下,整体上接受外核上海的全方位辐射。这点与江苏不谋而合,如何处理与上海的关系?其实,江苏省早就明确提出,建设扬子江城市群,不是另起炉灶、另搞一套,而是以一个高度协同、具有自身特色的次级城市群,更好地对接、参与、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扬子江城市群要与上海建立设施共联、产业共创、市场共享的机制。”王一鸣认为,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态,要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可以建立类似香港设计师协会、工程师协会等横向组织,“横向联系足够强大,城市群才会形成牢固纽带。仅靠政府推动,力量难以持久”。

在产业选择上,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建议,南京应重点发展与全球城市上海差异化的高端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其它城市则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及其加工基地、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等,成为南京资源支撑和产业配套的发展腹地。

扩大“朋友圈”,“地方戏”也要唱出全球影响力

江苏沿江区域是国家战略布局要冲——位于我国沿海与沿江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地,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

图片来源:石墨烯小镇供图

常州石墨烯:6年前,当大多数人还不知石墨烯为何物时,常州以敏锐的眼光抓住机遇,布局落子,相继建成中国石墨烯科技产业展示馆及全球首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今年5月,西太湖畔,常州石墨烯小镇正式成为江苏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截至目前,常州集聚了石墨烯相关企业超过100家,占了全国石墨烯关联企业的半壁江山;先后创造了全球首条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膜生产线、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全球首款智能发热服等10项全球第一。2016年常州市石墨烯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1.8亿元,增长32.2%。

放眼全球产业版图,沿江八市各有各的精彩:南京的软件信息服务业、无锡的物联网、常州的石墨烯、苏州的纳米、南通的海工装备、扬州的智能装备制造、镇江的航空航天、泰州的生物医药等,一个个“单打冠军”竞相登台,一朵朵产业“金花”次第绽放……置身国际坐标,江苏已经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中心一基地”,最主要的落脚点就是沿江八市。

图片来源:国际船舶网

2017年2月25日,“希望6号”是中国船厂首次为国外石油公司完整建造的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项目,由南通中远船务耗时4年打造。从设计到采办、从建造到调试,每个环节均由中国企业自主完成,实现了大总包,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希望6号”的设计建造不仅开辟了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在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工程建造的先河,推动了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技术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实现了中国制造的FPSO在海况复杂、要求严格的英国北海投入使用的零突破,打造了海洋工程工装备制造的中国品牌。

在王一鸣看来,交通、通讯已成为影响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高铁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便利性,决定了生产要素是净流入还是净流出。目前,江苏提出的“沿江高铁环”,已为扬子江两岸城市协同发展打造了一副必不可缺的“钢筋铁骨”。作为对外开放的先行地区,怎么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让“地方戏”也能唱出全球影响力?王一鸣认为必须加大开放力度,提升国际化水平。他表示,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接,利用好海上丝路和中欧班列,积极开辟新的亚欧陆路通道,将南京建设成为一个国际交往中心,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举办国际会展、国际会议。同时,他提出,现代化的城市群首先是经济现代化,关键是产业高端化。“江苏沿江地区上一轮开发开放集中在制造业,下一轮要突出服务业和科技文化。”他建议,可以创建扬子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也是提升制造业附加值的最重要途径。”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专家也相信,借力禀赋资源,借势战略资源,扬子江城市群这方富饶的土地完全有可能打造成一个聚合度更高的发展单元,完全有条件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集聚利用高端要素,促进区域发展能级和水平整体跃升,让江苏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