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蔡继明:加强“都市圈”规划建设 推进城市群发展

2018-03-05 15: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做客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鹏/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日讯(记者 佟明彪)3月1日,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继明做客中国经济网,解读了他《关于以“都市圈”推进城市群发展和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议》,蔡继明称,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一线全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相比,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都市圈建设还远远落后,从而限制了其作为核心超大城市的辐射作用以及大都市圈对国家发展的带动作用。对此他提出,我国应该加强都市圈的规划和建设,以便更好的推动城市群发展,助推城市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点击进入专题

蔡继明称,由于对国家和全球发展的强大带动力,各国的一线全球城市都已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都市圈,其范围超过了自己行政管辖的边界,并且用网络状的轨道交通线路将自己与周边其他中小城市几乎“无缝”连接在一起。

他解释道,“都市圈”这个概念,实际上是一个中心城市和周边若干个区域之间有密切关系,比如说北京周围有房山、昌平等,要连成一体,这样形成以一个核心城市作为中心,通过网络性的轨道交通,把周边方圆半径约50公里左右的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都市圈的建设进一步扩展到都市群,再进一步扩展到城市群,这样就能够吸纳更多的农业转移人口,才能够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蔡继明提出,特大、超大城市,不应该只满足自己本地区的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其实北京和上海的辖区范围严格说来不只是一个城市,而是多个城市围绕着中心城市组成的都市圈的一部分。如果按照都市圈来建设的话,这两个地方可比照的都是东京都市圈,但在人口数量、市场一体化和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上,北京和上海都比较落后。

对此,蔡继明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是社会各界还未能科学地理解都市圈内部核心城市与周边中小城市的关系,常常认为核心城市的发展将产生对于周边的虹吸效应。事实上,只要核心超大城市以市场引导的集聚越发展,越能产生对于周边中小城市的联动作用,同时有利于那些以农业、旅游和自然资源为比较优势的地区通过人口外迁而增加留守居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其人均收入水平。

另外,资源跨行政区的配置,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未一体化,交通网络的建设等问题也都制约着我国都市圈的建设。

蔡继明建议,在核心超大城市制定建成区半径在五十公里左右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时,以大体量和快速度的轨道交通连接起核心超大城市和周边的中小城市。他认为,这将为下一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巨大的动能,并以此为引力继续吸纳其他地区的人口。而人口流出地则会加强基于自身比较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在人口减少的同时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收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