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建两大都市圈 打造第三极核城市

2019-08-02 09: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成渝城市群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差距仍不小。而加快培育除成都、重庆之外其他梯队的城市经济规模,是成渝城市群追赶前三大城市群的关键。

7月25日,成渝经济区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这是川渝两地社科系统首次联合召开与成渝城市群建设相关的论坛。

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认为,过去川渝、成渝各自发展的时代结束,不同的区域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体系开始形成。其起点,源于7月9日-10日,重庆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考察学习期间,双方召开了川渝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合作座谈会,表示将在交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多方面加强一体化建设。

要从过去的独自发展,到未来的合作共赢,如今成渝两地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推动?

对标国家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其发展目标是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之后的全国第四个国家级城市群。但是,从多个方面去对标,成渝仍与前三大城市群有着不小的差距。

2019年上半年,成渝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GDP规模如何?

成都、重庆GDP分别为7702.37亿元、10334.76亿元,列第一梯队;绵阳、德阳、泸州、宜宾、南充的第二梯队城市中,GDP最高的绵阳市,仅1178.35亿元,约为成都经济总量的15%、重庆经济总量的11.3%。

与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规模层次更为明显。2019年上半年,中心城市上海的GDP为16409.94亿元,第二梯队杭州、南京达到6949亿元和6742亿元,而第三梯队中的无锡、宁波也达到5962亿元和5417亿元。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林认为,不同于长三角城市群已基本形成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成渝城市群内的成都、重庆“双核独大”,次级中心城市发育不足,城市梯次和功能梯度布局尚未形成。

成都市区建成区面积、重庆主城区面积,均超过川东地区、渝西片区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总和。李林认为,这导致以各自主城区为核心的成都和重庆,对成渝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比较弱。

因此,加快培育除成都、重庆之外其他梯队的城市经济规模,是成渝城市群追赶前三大城市群的重要一点。

重庆市社科院院长唐青阳认为,在外贸成熟度,交通路网密度方面,成渝城市群短板颇多。以2018年末的进出口总额比较,成渝城市群仅相当于广东省的16%,上海市的26%。“作为内陆开放高地,成渝城市群的对外贸易量显然还不够高。”

唐青阳还认为,目前成渝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协作机制不成熟,各级地方政府构建了很多行政和市场化的壁垒,统一的区域市场和信用体系建设落后,地方保护较为突出。举例而言,川南片区的轨道交通规划上,未与邻近的重庆渝西片区对接。

“此外,地处渝西和川东地区的几个市,均把生物医药、航运等作为主导产业,其地理距离不过百公里,产业的同质化非常强。”唐青阳说。

科技方面也有短板,成渝地区无一大学上榜“全球创新力大学百强”。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薇薇表示,成渝城市群的R&D投入强度仅2%,远低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强度,2017年长三角地区总体R&D投入强度就达到了2.71%。

“成渝城市群的民营经济体量不高、活跃度不够,是制约本地区研发投入强度的关键。”四川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蓝定香表示,“只有更加重视对民营经济的培育,才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高层次的联席会议制度亦滞后多年。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路元表示,中部六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联席会议机制,包括经济开发、资源保护等多方面,而成渝之间尚浮于表面。

成渝要变拔河为抱团

诊断出了诸多问题,下一步成渝城市群该如何去做?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建议,成渝城市群应该构建世界级的内河特大城市群。关键是从过去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发展方式,演变为“都市圈”的发展方式。

盛毅认为,可以成都、重庆为中心,规划半径50公里的区域为都市圈核心层,100公里半径范围作为紧密层,根据其不同的条件分别确定同城化任务和一体化的区域,以进一步拓展中心城市的功能布局,在更大区域优化资源配置。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格局的背景下,都市圈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盛毅解释,即遵循小城镇-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演变规律,都市圈是从单一的城市单元,到多城市合作的过渡期。尤其是在成渝城市群拥有成都、重庆两极核,但中间城市经济体量不高的背景下,都市圈可以促进两极核产业、资金有效外溢与辐射的关键方式。

盛毅此前建议,以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圈,以及宜宾、泸州、绵阳、南充、达州等次级中心城市都市圈的建设,作为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抓手,打造城市群的“强核”。此外,未来成都市还应把都市圈的建设进度纳入考核范围内。

唐青阳则建议,应比照京津冀、粤港澳等城市群,在成渝城市群内部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

此外,在成渝两地制定“十四五”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对高铁、航空、城轨等重大交通基建项目的合作研究,如成渝共建中国西部的世界级机场群,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等。

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截至2018年底,成渝城市群幅员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亿人,地区生产总值5.6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93%、6.89%和6.25%。

“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大约10万亿,日本太平洋(3.850, 0.02, 0.52%)沿岸城市群22万亿,这表明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的经济体量差距不小。”李后强说,其他城市群都有各自的合作方式,但不一定全部适宜于成渝城市群。应该创造成渝的合作新模式,把过去的拔河效应,变为抱团效应。

李后强提出三方面的解决思路。首先是加强基建投资,成渝城市群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城际快铁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与长三角等城市群相比,路网密度还需要加强。

其次要探索成立成渝城市群投资基金,各城市按照经济体量投资,引导城市组团招商,共同投资,制定科学合理的GDP值及税收分成办法,

第三是在主轴带上依托川南和渝西城市群,建立“川渝新区”,将其打造成为成渝城市群的“第三极核”。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