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提升精细化水平 形成适度超前 相互衔接 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

2017-06-20 09: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是报告中城市治理的根本思路。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的治理体系靠的是精细化管理水平,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提高民生福祉,像“绣花”般精细,像钉钉子般务实卖力,为的都是群众满意。

本报讯(记者 张小妹)在昨天蔡奇书记所作的市委工作报告中,“治理”和“城市管理”两词出现了44次。报告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社会治理方面,报告提出“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要做到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具体来说,坚持国际一流、城乡一体原则,提高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综合管理体系,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来管理城市。

报告中用7个指标来描绘和谐宜居的蓝图,包括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在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这一蓝图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大城市治理。比如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报告中都一一作出了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聆听了报告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对未来的五年更加有信心、有期待。

关于城市治理,一些接地气的“热词”和新提法也被写进报告。报告指出,要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形成“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品牌,首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还特别关注了目前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并指出要把“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新的社会阶层。

报告中用了近千字的篇幅,从7个方面详细解释了北京如何实现“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包括首都核心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等7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可以说是一篇浓缩版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指南”,多维度描绘了和谐宜居蓝图。

这张蓝图的城市空间结构,可以用“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来形容。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空间布局,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即东城区、西城区。一主是指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分别指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即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和房山新城。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对于上述布局,报告指出,中心城区功能重组要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应当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要明显增强。

此外,从科技、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角度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实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生态方面强调绿色,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党的建设方面,要迎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应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其他亮点

劳有所得

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报告原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保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解读:报告中提到要在“劳有所得”方面取得持续性进展。针对北京的特点,保障“劳有所得”可以结合产业升级转移需要,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人岗、技岗更好适配。将稳定和促进就业作为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决策的必要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创造就业岗位多、岗位质量好的项目。坚持稳增长与促就业良性互动。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本市通过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科技企业创业孵化集聚区等优化了创业准入环境。另外,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社会力量根据城市功能布局合理发展众创空间,搭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学有所教

北京将抓紧出台 《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

报告原文:学有所教,增加学前教育资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解读:“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北京学前教育学位紧张的问题将会更加凸显。为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今年北京市将扩大教育部门办园,支持优质公办园举办分址分部,支持小学开办附属幼儿园。提高市级财政对各部门办园的补贴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集团化办园。

党员代表、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向记者介绍,近两年,北京市教委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正抓紧出台《北京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市级财政共投入约90亿元用于扩大学位和保障运行,增加了850所幼儿园、14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和1.5万名专任教师。本市还将着重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同时,本市还启动了“无证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大力整治非法办园问题。在统筹协调优质资源学校方面,市教委提出建立一对一“手拉手”学校,比如未来东城、西城和海淀的优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也将陆续“入驻”通州区。

文/本报记者 刘旭

住有所居

北京住房保障体系全国领先

报告原文:坚持住房的居住属性……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帮助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

解读:昨日,党员代表、市保障性住房投资中心党委书记金焱表示,报告中短短几句话已经把北京基本住房体系的特点给概括了。我们提出设立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可以说,在住房保障体系方面,北京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今年上半年北京首次公布了5年的住宅用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的计划供应量大幅增加。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未来五年将新建150万套住房,包含25万套自住型商品住房和20万套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商品住房,让住房保障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相关专家表示,北京通过供地计划调整,适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大力建设自住型商品房等措施,在“住有所居”方面为形成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树立了标杆。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病有所医

“全生命周期”服务从出生前就已开始

报告原文: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解读:去年10月,北京将“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写进《北京市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努力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针对健康影响因素抓好疾病防控、慢病防治工作,保障妇幼健康,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完善健康促进公共政策,推动建立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让全体居民共建健康北京,共享发展成果。

党员代表、市卫计委党委书记方来英说,全生命周期应当是从出生前就已开始。“也就是说,要覆盖到准备孕育新生命起,一直到生命的终点止”,例如目前本市大力推广的免费婚检,就是为生命周期的起点做准备。除了疾病治疗,康复也是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一环,去年本市六家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今年这类转型将继续进行。

文/本报记者 张小妹

老有所养

2020年建成四级养老管理服务网络

报告原文: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解读:未来五年,本市将加快建设市级养老服务综合指导中心、区养老服务管理中心、街乡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工作,到2020年,建成覆盖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管理服务网络,能够就近满足老年人就餐、就医等需求。

到2020年,本市的养老照料中心能够辐射和满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全市建成2000个养老服务驿站和老年活动场站。同时,制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标准、养老服务驿站运营管理办法。

在深化养老机构改革方面,合理调整养老机构区域布局和结构,提高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继续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优先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到2020年,实现每千名户籍老年人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40张。

在医养结合方面,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支持医疗机构开办养老机构,实现养老机构护养型床位达总床位数的70%。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城市体检”评估查找大城市病病情

报告原文:充分发挥规划引领发展作用,严格执行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解读: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温宗勇表示,所谓“城市体检”,是指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问题而进行的分析和评价。应根据“城市病”的表现形式以及城市发展内容,确立“城市体检”指标以及参考值,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体检”,找到“城市病”根源。只有明确了城市病在哪里、根源是什么,才能最终为解决城市病提供有效的帮助。“城市体检”正是通过定期的数据监测评估,解决了如何发现城市病的问题。

为此,《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草案提出,要在北京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和规划实施监督考核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根据总规草案,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是指通过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对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对规划实施工作进行反馈和修正。

记者 董鑫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