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国务院:10年建成较完善地下管线体系

2014-06-16 09:36 来源:长沙晚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意见》提出,我国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使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水平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意见》指出,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为此,要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维护、应急防灾等全过程,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创新能力,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

《意见》明确了近、中、远期的总体工作目标,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重点任务。一是加强规划统筹,严格规划管理。开展地下空间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组织编制地下管线综合规划,对城市地下管线实施统一规划管理。

《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纠正“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重使用轻维护”等错误观念,加强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联动协调。

三大焦点

20多种管线涉及30多个部门

专家献计畅通城市地下“生命线”

大雨内涝、路面塌陷、气体泄漏爆炸,一次次事故拷问着城市地下管线的安全;20多种管线,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依然现状不明、“家底”不清。如何保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安全畅通?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针对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中存在的多重问题,开出药方。

多头管理咋破解?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按照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投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应急防灾等5个管理阶段。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人说:“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地下管线基本上是由各建设单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敷设、多头管理,导致各种管线重叠交错、杂乱无章,管线安全问题日益增多。”对此,《指导意见》要求“加强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统筹,严格实施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

“家底”模糊咋摸清?

尽管有这么多部门在管理,但是地下管线现状不清、“家底”不明却是不争的事实。权威部门透露,截至目前,全国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各权属单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线信息,没有实现共享。

《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表示,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下管线材料不全、不准的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马路拉链”咋缝合?

“地下埋着几百万,没事挖开看一看”流传民间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群众对“马路拉链”现象的不满意。造成马路拉链现象,一方面源于管线与道路建设不同步。为此,《指导意见》要求“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

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主任刘佳福说,实际工作中,应有专门部门对各专业管线和道路的建设计划进行统筹,形成城市道路和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并按计划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与道路的工程建设。造成马路拉链的另一原因是,各条管线敷设不同步。刘佳福表示,《指导意见》明确要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并预留管线位置。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