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匡晓明:新常态下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2015-06-01 09:2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5月16日,第四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在同济大学隆重开幕,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匡晓明老师应邀出席论坛,并作了题为《生态城市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的报告。报告结束后,匡晓明老师接受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的专访。匡老师着重强调了生态城市的落实问题,指出生态通过城市原来既有的手段进一步细化,同时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细化生态城市建设过程,顺应生态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生态城市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近两年生态城市的设计有没有一些前所未有的亮点,或出现了什么显著变化?

匡晓明:现在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要逐渐落实生态城市的总体战略,原来说生态城市就是指一些简单的指标,如绿化的覆盖率为30%或50%,而现在的生态城市不是简单地考虑绿化这一个指标,还要考虑社会问题,因为人和人之间就是一个生态,工作和生活也是一个生态,职住平衡也是一个生态,所以生态的内容也不限于传统讲的生态学的生态,而是城市生态学的生态。

最近我们团队在做的研究,比较倾向于生态城市设计,因为我们原来是做城市设计的,现在就是把生态通过城市设计既有的手段进一步细化。

首先,要建立一个模型,在大的绿、城、山、水格局里面,我们怎么做?不是说随机的规划,而是试图建立一个生态城市模型。

第二,要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确立一套可以管控的体系。

第三,分出不同的层次来落实生态。比方说总体层面的生态城市设计,要解决城市格局问题、总的指标问题,进而解决城、绿之间的关系;中观层面的就是要想办法控制。生态的内容原来控规里边有,那就是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这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在做实验,将生态的内容作为控规的附加图则加进去,原来控规的附加图则是指空间形态的,即重点地区的空间、形态、贴线率等;现在考虑的是生态管控指标的落实,解决街坊层面、小区层面、单体层面的实施,刚才我讲的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总体上生态城市由原来的概念范畴现在变得可落实了,而且是落实在既有的规划体系里边。

第四,在存量规划更新里面尝试使用生态技术。城市更新、存量规划实际上相对来说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在既有的建成区,你想增加生态的绿量是天方夜谭,有也肯定很小,想形成体系也很难。所以我们最近在存量规划更新里面尝试使用生态技术,比方说这栋楼怎么样能够零碳,地面人行道透水率规定下来,小区必须做洼地能够存水。这些都是一些小的落实,大的格局做不到,因为更新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落实到每一项实施的内容去做。这应该是有难度的,但同时也是一个契机,因为存量规划是多方利益参与的,只要能达成一个共识,即形成正能量的东西,也是能实施的,所以我们认为它形成了一个监督机制,多方意见达成之后就必须这么干,这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挑战,但是更艰巨的是一个细化的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会有什么趋势呢?

第一种趋势就是与“互联网+”有关系,一个城市生态跟智慧有关系,比方说智能交通,智能交通就是从管理上解决堵车问题,避免走弯路,同时就是低碳的,这是一种趋势。

第二种趋势是人文趋势,把更多的人文和空间结合。比方说我们有绿地,绿地旁边一定有人活动,有文化的东西,我们以前是放一个博物馆、科技馆,现在不是了,有更多与老百姓活动相关的功能性公共空间。

第三种趋势是它更加精准,定性定量,原来是粗放的,现在可以量化了。

第四种趋势是生态城市的设计方法。比方说海绵城市建设,它是生态城市其中的一个环节,因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水。中国是个严重缺水的国家,北京就是世界级的缺水城市。所以我们谈生态时,如果连最基本的水都没涉及,那什么都不用再谈了,因为生态的基础就是水。所以应该说海绵城市的提出,对于中国的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是一个福音,也是一个转折点。

加强城市规划管控作用,发挥海绵城市保水作用

中国城市规划网记者:那么生态设计目前有的一些方法,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

匡晓明:凹地率就是海绵城市的重要指标,实际上海绵城市讲的是径流要大幅度减少,让它能够渗到地下。我们南方地区的径流量一般达到降雨量的60%、70%,北方地区也都在50%、40%。以北京为例,每年的降水量达80亿立方米,而蒸发量达280多亿立方米,也就是说2倍多是蒸发掉的。所以我们得想办法保护水,让好不容易降的这点水能留住。我有一个观点,城市雨水管道去掉它,不要管道,现在有管道你就依赖它,城市里边只有重大的防洪、引起灾难的雨水才应该进管道,一般的雨水不应该进管道,这样雨水就全部利用起来。

海绵城市是一个系统,小的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接下去就是要落实。这就需要加强管制,通过城市规划一系列手段管控住,这也是我们接下去伟大的使命。方法设计我们都有,都很全,问题就在实施。

(以上采访稿已经专家确认,转载请注明来源)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