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发布

2024-12-12 15:45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导 读

2024年12月12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发布会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向社会发布。该规划是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的重要举措。规划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编制,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并向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报告,由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印发实施。

微信图片_20241212154718.png

发布会上,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牛锐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北京市坚持首善标准,持续完善名城保护工作机制;强化首都意识,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四个中心”建设相得益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名城保护工作,推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规划提出了近期(2027年)、中期(2030年)和远期目标(2035年)。到2035年的规划目标是,全面建成北京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深度融入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成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突出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规划构建了价值体系、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实施体系。在全国统一的价值体系框架指导下,总结凝练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四大价值主题。规划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明确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要点,完善保护体系,创新传承路径,完善保护实施机制,并与国家重大战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相衔接。

牛锐表示,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首规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完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制机制,推动央地协同、市区联动,凝聚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在落实保护第一、做好传承利用、健全工作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共同实施好规划,以首善标准做好新时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专家观点

中国建科集团首席专家、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认为,规划基于“从遗产的视角看、从文明的角度论”的立场,对北京历史文化资源的体系性和整体性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即如何从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视野展现并构建北京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如何构建基于价值的保护管理体系,拓展保护对象,指导和提升保护管理的整体能力;如何建立基于价值的传承体系,充分发挥北京对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的支撑力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鞠德东认为,规划坚持价值优先、保用结合、区域协同等思路,充分体现了价值认知的完整性、保护对象的系统性、保护工作的统筹性、保护利用的综合性和保护管理的动态性等特点。规划构建了新时期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格局,将为推动北京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廖正昕认为,规划既是北京名城保护经验的积累,也是新时代名城保护工作质的飞跃,是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深化落实。规划凸显了对既有遗产价值的尊重和有效展示,同时通过继承与发展,塑造承载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的物质载体及空间形态,这体现了首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也是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责任与使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