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多方部署推进 让数据“流得动”“用得好”

2023-11-30 14: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记者 郭倩 龚雯

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近期多方积极展开部署,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

自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以来,相关部署正在积极推进,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11月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23全球数商大会开幕式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说,国家数据局将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乘数作用,与相关部门一道研究实施“数据要素×”行动,从供需两端发力,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交通物流、金融服务、医疗健康等若干重点领域,加强场景需求牵引、打通流通障碍、提升供给质量,推动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结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新治理。

刘烈宏表示,希望数商积极关注并积极参与后续将推出的“数据要素×”行动,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促进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

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数据确权难、流通难、分配难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数据生产力有效释放。从国家数据局释放的信号来看,相关举措将进一步打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壁垒,降低数据要素投入生产的制度性成本,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数据市场化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提速

近期多地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建设。

《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框架体系,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80PB,数据交易额达到5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到2030年,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100PB,数据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上海发布的《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上海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

湖北提出,2025年底,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中部枢纽初步建成。

与此同时,多地数据交易所近期也在围绕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发力。

上海数据交易所交易规则体系(2024)日前发布,搭建了“办法—规范—指引”三个层级的交易制度结构等,从顶层设计到操作指引,着力打造适应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规律的交易规范体系。数据显示,上海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额每月稳步增长,预计今年全年数据交易额将突破10亿元,到年底累计挂牌数据产品2000个。

广东印发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创建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设市场制度、交易规则和平台载体统一的大湾区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数据交易规模超700亿元,预计2025年数据交易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2200亿元。

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要素市场加速发展对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应聚焦数据采集传输,用好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等技术,构建促进数据流通利用的数据基础设施。

在此前举行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上,刘烈宏表示,国家数据局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推进系列重点工作,包括丰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和开发利用、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强化数据安全治理等。

“数据价值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得到释放,需要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建设。”锘崴科技创始人、CEO郑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随着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数据安全建设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其中,数据基础设施通过隐私计算、区块链、数据脱敏、数据沙箱等技术,实现数据在不同主体间“可用不可见”,可以提供可信的数据共享、开放、交易环境。

郑灏认为,应进一步促进隐私计算技术发展,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跨机构跨领域数据网,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实现数据“可信可管可控可计量”,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赵刚也表示,应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