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凝聚各方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专访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

2023-03-02 10:55 来源:中国城乡金融报 作者:记者 刘葵

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部署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有哪些新要求?金融机构应如何做好支持工作?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城乡金融报》记者对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法规司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请问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下一步重点有哪些?

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之年,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有效发挥作用,识别认定时间缩短到15天以内,实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保障”、饮水安全和兜底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

二是脱贫劳动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2年,务工就业规模达3277.9万人,比2021年底增加132.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8.7万人。

三是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收入较快增长。2022年,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1元,增长7.5%,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个百分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稳定完善帮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部署。下一步,将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

一是抓监测帮扶落实。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因疫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二是抓发展动力培育。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着力用发展的办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三是抓帮扶政策完善。深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持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政策倾斜力度。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促进形成防止返贫工作合力。发挥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指挥棒”作用,压紧压实各级责任。

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村振兴工作有很多新提法新要求,其中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了具体部署,请简要介绍相关情况。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从美丽乡村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对乡村建设内涵和目标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概括来说,就是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

从硬件建设来看,要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作为到2035年国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去年中办、国办已经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下一步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三个机制。一是规划引领机制。适应城乡格局、乡村形态变化,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二是风貌引导机制。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又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痕迹的“年轮”,留住乡风乡韵乡愁。三是农民参与机制。尊重农民意愿,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多听群众意见,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

从软件建设来看,要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要把“和”的理念贯穿乡村建设始终,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确保农村人心向善、稳定安宁。一是整合载体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完善网格化整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把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整合起来,把各部门的力量统筹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二是创新抓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农民需要出发,从农民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通过制定规范、强化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等方式,狠刹不良风气,努力成风化俗。

问: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做好支持工作?

答: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全面振兴见实效,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希望金融机构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积极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把乡村产业发展作为重点支持方向,引导和推动各地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经营增效。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水平,为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保持稳定提供支撑。

二是加大对乡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围绕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清洁能源领域的信贷投放。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将服务送到农民家门口,提高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三是助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将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评定与创建,与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有机结合,探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新模式。深化征信宣传,引导农户珍爱信用记录,规范信用行为。总结推广乡村治理数字化经验,为提升基层管理效率和治理水平提供保障。

四是倾斜支持重点地区重点群体。把脱贫地区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覆盖面,有效满足脱贫群众发展生产资金需求,促进脱贫人口增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