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14日-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了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并部署了城市工作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为深入学习贯彻本次会议精神,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撰写一系列笔谈文章,共同探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以飨读者。以下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王建国教授的思考。
王建国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
7月15日,新华社发布了题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要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城市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2015-2025,时隔十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再次举行,意义深远。会议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城市发展成就,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定位清晰、科学研判、部署明确,是中国城市发展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学习研读会议精神,有两点体会。
一、站位高、立意新、科学性强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发展的历史方位、目标定位、发展理念、战略取向和内在要求五个方面,科学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建设什么样的城市、怎样建设城市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会议提出了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全新定位:亦即“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这一定位深刻把握了城市发展现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回顾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只要是认识、尊重和顺应了城市发展规律,端正了城市发展思想,坚持科学谋划、政策协同、规划引领、匠心设计和品质建设,就能抓住机遇、回应挑战,取得一个又一个城市工作成就。如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城市群等国家区域战略性的城市布局建设,包含不可移动文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在内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就、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首次提出“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 ,使城市工作更具高度和温度
会议第一次明确了全新的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相比先前的宜居、韧性和智慧,此次增加了“创新”、“美丽”和“文明”城市定位的关键词,并将“创新”放在排序首位,使得城市工作的核心定位、意义层次、特征凝练、规律揭示、动能转型、内容构成更加全面整体、不仅有高度,而且更有温度,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根本遵循。
会议部署的七个方面的重要任务则突出贯彻践行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要求的“实”字:“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强调了城市对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会议提出的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科学摆正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关系、促进城乡融合十分重要。我们团队曾经参加了中国工程院相关县域城镇化的专题研究并取得成果。其它六项重要任务则分别突出了高质量城市更新、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化、民生保障、低碳绿色、安全韧性、历史文化传承、智慧城市治理等。会议提出的“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大力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治理增效,牢牢守住城市安全底线,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全面系统、言简意赅、场景感强,为下一步“稳定发展期”和“存量提质增效”阶段的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