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正文

绿招牌、方块树,城市规划不应被剥夺多样性与生命力

2025-04-16 13:55 来源:中国环境APP 作者:记者宋杨

熟悉的蜜雪冰城招牌由红变绿,行道树被统一修剪成正方体,这几日发生在河北两座城市中的市容变化,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前者是因为河北廊坊三河市禁止商户使用“红蓝黑”三色招牌,当地回应认为红蓝黑色在视觉效果上过于突出,与街道景观色彩不易协调;后者发生在河北任丘,官方解释是防止树木生长过高触及上方的高压电线,为了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姑且不论这些做法是否存在程序不合法、滥用行政权力等问题,单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也有很多可以讨论反思的地方。

其实不少地方都曾发生过因“整齐划一”而引起各方反感导致舆情发生的事件,包括去年底河北沧州一条街因要求统一使用黑底白字的招牌,而被称为“丧葬一条街”。这些匪夷所思的政策均以提升市容为名,却陷入形式大于内容的怪圈。当城市治理异化为“视觉规训”,城市的多样性与生命力将何去何从?

城市本应是多元文明共生的生态系统。老字号店铺的鎏金匾额与新兴咖啡店的极致简约,法国梧桐的婆娑树影与银杏大道的金色长廊,正是这些风格迥异又自然而然的景观交织,才是构成城市生命力的源泉。当商户招牌被统一色系,当行道树被统一形状,不仅让本该充满活力的商业氛围变得死板,也让城市失去了烟火气和丰富的色彩。而且,舆论发酵后就会面临随之而来的拆除整改问题,一拆一换一还原,又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这种表面上的整齐划一背后,往往隐藏着治理能力的贫瘠。将行道树修剪成方块,既违背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也暴露出基础设施规划的滞后。既然金叶榆与高压线不能和平共存,那是否在设计之初就欠缺考虑,比如可以选择生长高度适宜的树种,或者更好地规划建设高压线。三河市商户更换招牌颜色,则暴露出当地相关部门对优化城市环境的片面理解,且极具个人主观色彩,忽略了投资者自身的企业文化和普通市民的感受。

城市管理的目标应是提升整体环境,而非追求千篇一律的审美,市容整顿的目的是让居民生活便利,商铺健康经营。例如,江苏扬州开展背街小巷“六乱”整治时,没有简单刷墙铺路,而是邀请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团队走入街巷,对店铺进行整体设计、量身定做,既体现商家特色又符合街区风貌,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为居民留住乡愁记忆。北京等城市也出台规定,明确同一街区内的店铺招牌不宜采取统一样式、统一色彩、统一字体等同质化方式设置。四川成都等地将行道树纳入整个城市的规划设计之中,根据不同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对行道树进行精准化设计,让树池与市政设施和谐相处,各安其位。

真正智慧的城市规划,应是尊重自然规律、包容多元文化、倾听市民声音的有机更新,唯有将科学决策和人文关怀融入治理全过程,才能让城市真正成为多元共生的有机体。既要有整体规划,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唯有如此,城市才能摆脱“整齐的苍白”,绽放百花齐放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