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熊晓冬:加强乡村风貌管控 培养粤式建筑名匠

2019-03-18 10:09 来源:南方网 作者:李思敏 肖婉琦 包睿 许婉

“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作为规划设计师,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乡村规划上作自我革命。”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如是说。

提升村容村貌,是当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点任务。然而,建设过程中如何保留乡村传统风貌,突出地域特色?这正是熊晓冬高度关注的问题。过去一年,她走过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也曾到浙江的乡村进行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她把关于构建乡村风貌全过程管控机制的建议带到了今年的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熊晓冬

改革现有乡村规划体系

“我到浙江的乡村调研,一个深刻感受就是,无论是整体的街道面貌,还是垃圾箱的用材造型,都十分具有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熊晓冬指出,相比之下,广东的乡村建设普遍缺乏保护传统风貌的意识,村民对于“提升村容村貌”的理解基本等于刷白墙、贴瓷砖,抹煞了地域特色。她认为,广东正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乡村建设,如果步伐较快而不进行风貌管控,以后还要投入财力做恢复性的建设工作,并且很难恢复原有的乡村风貌。

在熊晓冬看来,“千村一面”说明现有的乡村规划设计在乡村风貌保护与提升方面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她建议对现有的乡村规划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乡村风貌全过程管控的机制,包括规划设计、报建、审批、验收、考核等环节。

“首先要完善规划编制体系,推广乡村设计。”熊晓冬建议,借鉴浙江省实施“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村庄设计-农房设计”这一规划设计层级体系的成功经验,县、镇、村三级做出一套系统的规划,围绕村庄规划的实施落地开展村庄设计,按照村庄设计确定的风貌特色要求进行农房设计;同时,细化规范指引,进行分类管控。

报建审批“一站式”服务

“在管控上,一定要加强报建力度。”熊晓冬指出,浙江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乡镇或村里设有报建员,帮农民报建,让农民跑一趟就完成任务”。因此,她提出建立农房联合审批、村级报建员制度,由村级报建员统一组织本村报建材料,上报镇街审批,通过联合审批、集中审批等方式,实行“一站式”服务,提高审批效率,为农民减少麻烦。

此外,熊晓冬认为,要管控住农房设计风格及依法依规建设,应该加强监管整个建设过程,对无证施工建设、超层超面积建设、影响乡村整体风貌等行为,都要依法查处甚至拆除房屋。

在她看来,验收也是全过程管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建立长效的考核评比机制。“比如,危房改造有补助,验收合格了再发放,如果验收包含了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就能有效引导农民规范化建房。”她建议借鉴浙江经验,推行“以奖代补”,将各级政府安排的财政补助资金实行竞争性分配,由各地申报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发放补助资金,破坏风貌的建设项目则不予发放,以此来引导各地加强乡村风貌管控。

建立机制培育特色工匠

“农民建房大多是自己筹集建材请工匠来建造,见村里哪家先盖起楼房,就照着那个样式去建,结果都是‘火柴盒’一样的建筑。”熊晓冬指出,广东传统的广府民居、潮汕民居和客家围屋各具特色,如果这些传统建筑工艺缺乏传承,未来的乡村将变得千篇一律。在她看来,要保护好乡村传统风貌,关键在于培养本土专业人才。

“就像培养‘粤菜师傅’一样,我希望广东也能培养一批粤式建筑名匠,以本土化设计来打造具有广东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风貌。”熊晓冬认为,广东应加大特色工匠的引入和培养力度,“乡村建设有广阔的市场,让特色工匠参与进来,做更多的活儿,获取更多收益,他们自然愿意去传承传统工艺”。

熊晓冬说,广东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工作,目前已有部分工匠得到认证,但还缺乏后续培育机制,“不像我们注册规划师,持证后还要不断地培训学习”。她认为,应建立完整机制培育特色工匠。

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 李思敏 肖婉琦 包睿 许婉 发自北京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