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陈耀:产城融合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014-04-29 10:34 来源:凤凰城市

陈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从分散经营到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记者: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至今历经了哪几个阶段?都有哪些特点?

陈耀:应该说还没有人系统地去梳理过这个发展阶段,梳理的话,从改革开发初期到90年代初,这个阶段里县域经济主要是集体经济,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主,基本上都比较分散。当时看作是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但那时候发展对环境影响比较大,也远没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90年代中后期,原有的发展模式开始暴露出很多问题,集体经济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产权不清,直接导致了缺乏动力,效益不好。1993年,国家明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乡镇企业开始进行了制度性的变革,逐渐发展为私营经济,当这批私人企业业主开始慢慢发展,积累壮大的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了专业化特色。像浙江,主要发展的模式是块状经济,就是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到新世纪以后,县域经济开始进入到园区时代,以园区为载体发展县域经济,在四川,总结出来的“三集中”经验,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工业进园区。这个阶段里,县域发展就是要看产业,产业发展首先要看园区怎么样。无论是经济产出、县域财政、县域就业等,园区都要占着很大的份额,贡献很大。

最近这一两年开始,园区建设跟城市新区发展相融合,对城市居民生活服务这些配套更加完善,就是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记者:园区建设的发展有哪些变化?

陈耀:早期的园区主要还是以工业为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形式,吸引外地企业进园区发展。可以说当时的园区对税收贡献大,对县域贡献大,安排就业也强,但是主要问题就是牺牲资源和环境。

从2008年、2009年开始,国家也逐渐认识到资源环境破坏问题,所以园区建设开始了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这时候很多园区开始把早期进来的那些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占地比较多,特别是在环境指标上不达标的企业逐渐地清出园区,不再续签。园区发展逐渐转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此外,还向发展现代服务业转变。

记者:您提到产业新城的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到现在探索出的一条路径吗?是否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呢?

陈耀:现在来看确实是一个主要趋势,产业新城的发展可以说是顺应了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化、信息化协调一体发展的理念,可以说是一个综合性的载体。这条路径不一定是唯一的,但这是一个发展规律。城市的形成必须要有人口的集中,人口的集中需要产业集中,需要就业。所以,城镇集中必须同时还有产业集中,人口集中跟产业集中必须要同步推进,这就是产城融合。

引入市场化力量加强产业培育

记者:为了发展产城融合,有些地方引入了企业进入园区,来帮助政府一起做工作。这种引入市场力量来助推县域发展的模式,您如何看?

陈耀:应该说引入企业加入产业新城发展是创出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其实,县域发展最难的是产业培育。产业培育困难,招商引资肯定也困难,本身县域层面经济实力不够,财力不够。在这种状况下,引入企业作为产业新城的运营商,首先就是承担了原本是政府来做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引入民间资本进入到公共设施、供应设施建设领域,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的这种形式,既解决了政府财力短缺的问题,又使民营资本扩大了领域,这是一大突破。其次最重要的就是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以后,解决了最重要的招商引资难题。但必须强调的是,政府和企业的交往中,无论哪一方,都需要有坚实的信任度。

记者:在产城融合发展中,政府的角色是什么?

陈耀:政府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责任,一个就是主导前期的规划建设,另一个就是提供公共服务,这也是政府的本职工作。

记者:产业如何选择?

陈耀:首先要根据地区原有的产业基础,找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开发,或者依据区位条件,把一些适宜的优秀企业引进来。也可以根据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比如说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自身条件,找一些适合重点培育的,可以进行重点招商。此外,还有就是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深加工。

要为实施县域主体功能区规划提供政策支持

记者: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从壮大县域经济的主体功能定位上看,县域还在承担着农业和生态维护的功用,这样的定位感觉与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是矛盾。如何来看?

陈耀: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有解决。现在县域发展的最大矛盾就是,国家现在对于县域在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上,县域承担的,一个是农业,种粮食都在县域,第二个就是生态保护,像一些生态功能区,包括一些水源地,都是在这些地方。但是真正的县域经济要发展,靠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是一条路,但是转移支付的力度和规模从目前来看都不具备条件。

现在开始县改市解冻,有一些符合条件的县,可以撤县设市,那么城市的功能就完全变了,作为一个城市,他的经济的主要来源就是二三产业,所以这个问题现在对有一部分县来讲,是一个好的信号。

记者:在您看来要解决这一矛盾是否有好的办法?或者说政府应该做什么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

陈耀:其实国家和各个省都制订了主体功能区规划,所以对于县域承担的主体功能,现在应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但是现在实际上是在一个如何兑现问题。像主体功能区,很多政策,比如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人口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都需要相应的配套,但实际上这些政策的落实还比较远。这次中央讲坚定不移的去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个规划现在搞出来了,关键就看落实。

此外,建议国家今后应该对县域分布做一个调查,对哪些承担着生态功能,哪些承担农业生产,哪些是靠近城市边缘等,有一个详细分类,对于不同的县,未来发展走向是不一样的,国家对他的考核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