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一线城市排名生变:深圳超越广州

2015-05-13 09:36 来源:经济观察网

在内地传统的四大一线城市排名中,“北上广深”的城市格局已悄然发生变化。根据广东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结果,广州不但在总分上输给了深圳,还在五大单项指标上,错失了“省内第一”。

而在前段时间,世界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发布2015城市动力指数(CMI)报告中,中国7城上榜,北京排名第三,深圳第四,略胜上海,让人好奇的是,多年位列深圳之前的广州却榜上无名。

事关内地城市的各种排行榜中,深圳超越广州已成趋势,“北上深广”的城市格局或将成为中国内地一线城市的新常态。而按照目前的趋势,深圳不排除再进一步的可能,未来取而代之的或将是“北深上广”。

竞争力不断上升

仲量联行每年都会发布城市CMI报告,通常会将目光聚焦那些全球变化最快的城市。CMI报告的样本覆盖了全球120座城市,通过对所在城市短期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变量包括人口、航空客运量、企业总部设址率等指标;以及一些长期变量,如学院和基础教育设施的配备、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公司和风投公司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动力。

通过历届的指数和报告分析,CMI报告倾向于技术雄厚的城市,深圳入选,很大程度来自它的科技实力。一份研究机构的报告未必能完全说明问题,但却间接说明了一个事实——深圳的城市竞争力在不断上升。

创新成为深圳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它已连续三年位居《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城市排行榜首位。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较少的深圳,申请科研专利竟能达到全国第一。根据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725件,占全国44.6%。

新兴产业引擎作用凸显,“深圳质量”发挥效应。深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九年稳步增长,2010年度、2011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90.19、90.25,位居中国大中城市第二位。根据最新统计,2014年深圳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0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6%,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三。

生态环境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标准。这一点,深圳均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根据环保部2014年对74个城市空气质量调查显示,深圳空气质量排在第四位,是四个一线城市中唯一上榜城市。与此相对应,北京在去年已经数次成为空气质量最差城市,进入“黑榜”,且持续恶化;上海居中,一年之中也多次雾霾;广州在珠三角地区经常“垫底”。

2014年10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4》蓝皮书,深圳在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当中脱颖而出,位列第二,香港第一,广州位列第五。

直追上海?

深圳为何有可能成为第二,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2015年5月4日,深圳市统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经济数据,GDP为3494.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8%,去年前三月,深圳GDP为2953.25亿元,这意味着继续保持着稳中上升的态势。

在过去30多年,深圳用一种惊人的“深圳速度”狂奔,GDP年均增长一直保持在25%,让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方面成绩喜人。2014年,深圳人均GDP为14.95万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4336美元,相当于2013年韩国水平,位居中国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南山是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强区,它被外界誉为中国硅谷的有力竞争者,此前北京中关村一直保持着这个称号。深圳南山区希望打造“科技金融一条街”,放大其创新基因,吸引更多海外留学人员和优秀人才到南山创业。

深圳南山区正在朝着“中国硅谷”奋斗。初步核算,2014年实现本地生产总值3464.09亿元,增长9%。南山区人均GDP去年达到30 .87万元,比上年增加2.11万元,增长8.5%,已经是深圳市平均水平的2.1倍。如果按照人均GDP水准,南山区已经超过香港,接近新加坡。

作为一线城市,金融业的发展状况是重要衡量指标。从四大一线城市的金融业增加值排名来看,北京3311亿元,上海3268亿元,深圳是2238亿元,广州仅为1300亿元。但如果深圳前海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直追上海也指日可待。

相比其它城市,深圳的后劲十足,它是中国最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根据目前情况,深圳第三产业比重已经超过了第二产业,两大产业比例发生结构性改变,证明深圳产业转型与升级效果初显。“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增加,甚至超越第二产业,这说明了一座城市的成熟度。”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告诉记者。

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这四座城市,在中国的城市竞争中关系微妙。除了北京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短时间难以挑战外。其他三个城市都存在相当程度的竞争关系。

超越广州之后,上海已成为深圳最大的参照系和竞争对手。两座城市在很多领域都存在着竞争关系,都希望在金融中心的打造上有所成就;发展路径也十分接近,都在特定时期在中央特殊政策的支持下进行了突围。

九十年代末期以后,深圳一度“失宠”,中央在资源分配时给了上海更多资源。作为深圳的意见领袖,金心异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上海的华贵面前,深圳被扫为村姑。”

虽然凭借“深圳速度”在30年间超越同省兄弟广州,但深圳要想追上甚至超越上海依然难度不小。毕竟两座城市的根基不一样,深圳三十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而上海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就已经是东方国际化现代都市。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深圳拥有赶超的实力。

从目前情况和趋势分析,与广州相比,深圳的优势明显。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上基础扎实,深圳在经济上的实力雄厚。况且未来深圳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为何在《2014年广东省现代化进程》测评中,广州总分和单项指标都输给深圳的原因。

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深圳是最年轻的城市,也是最有吸引力、最包容的城市。这一点从小学生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就可以看出,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是四座一线城市当中人口增长最为迅猛的。数年后,深圳在校下学生人数可望突破100万人。

有媒体用“深圳旺丁,北京旺财,上海广州围观”来形容现在的局面,也有人认为,这恰好证明了深圳未来的潜力。

深圳下一步

深圳的价值越来越明显,在经济下滑、环境恶化的语境下,唯有深圳在中国各大城市中保持着投资率最低、环境最好、负债率最低、创业环境最好以及发展模式最具有可持续性。

判断地方市场经济是否发达有几大要素,第一有市场配置资源;其次政府是否干预市场过多。

“中国再也找不出另一座城市比深圳更接近市场经济,深圳这一点自信还是有的。它真正能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受政府干预市场相对比较少。”深圳政协委员金心异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深圳历届主政者只有一个工作重点——“谋改革”和“促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话语权。

“深圳犹如一支股票,刚刚抬头,唯有深圳猛窜才能影响区域经济和全国格局。目前中国经济比深圳强的还有,比深圳技术好的也有,上海、北京、天津,各有特色。深圳地处的位置也很独特,北可以影响全国,南可以影响香港,东可以影响台湾。今天1.6万亿并不代表什么,如果深圳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未来完全可能翻5至10倍,那才是深圳对中国的贡献。”深圳人大代表杨勤对记者说。

这一切来自他个人的判断,但这些判断基于一个前提——“唯有深圳让政治和经济改革同步走,才能起到杠杆和撬动作用。”

根据他的分析,目前深圳可发展的物理空间已经受限,它将意味着深圳未来有可能“死水一滩”,没有土地,让深圳产业聚集到常人无法想象的地步,目前,深圳车公庙已经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方,仅1平方公里的地方却集中近20万人,流动人口达到了30万,将近8000多家企业聚集在那里。

杨勤曾经提出过一份几乎是狂想的大胆建议——如果想让深圳在物理空间上有进一步扩张,如果国家政策允许,可以让深圳和珠海合并成一个大行政特区。

他认为,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拥有极强的的互补性,从人口的角度,深圳多,珠海少,从地理的角度,珠海大,深圳小,珠海的海域更是深圳的三倍。

两者的合并意味着深圳在土地上将会获得100年乃至200年的发展空间,深圳不仅能发展高新技术,还能发展海洋经济,而且海洋经济的速度定会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因为深圳拥有良好的金融和物流业作为支持。他认为,唯有这样,未来深圳的GDP才有可能增长5—10倍。

在杨勤看来,现在深圳政府的改革大多只是羞羞答答的“微改革”,充其量只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不是像上个世纪80年代那般豪气冲天的“破局之策”。

如果国家想要顺利实现深港一体化,不能只是在经济上动小手术,而是要在政治和经济上同步改革才能发生根本变化。无论是政治体制、司法、经济包括金融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要优于香港,才能让深港进一步合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