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两会新闻 ▪ 代表委员声音 > 正文

王予波全国两会提建议将西宁市列入两个试点城市

2015-03-12 17:42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肖 芳

建议一:将西宁列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建议二:将西宁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建议将西宁市列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和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予波带去了这样两份建议。

建议一:列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背景】西宁是青藏高原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省人口、产业、城镇化的重心,承担着服务全省的重要职能,特别是在三江源生态保护、维护藏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国家战略职能。全市市域总面积为7649平方公里,主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到201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达到229.07万人,城镇人口为157.15万人,城镇化率为67.8%。

西宁作为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唯一超百万的城市,是最适宜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区域,发展首位度、产业支撑度、经济聚集度、社会集中度高。目前,有约20万以上的省内其他地区干部职工家属及子女居住在西宁,全省80%以上的退休职工在西宁购房居家;有近3万省内各地区干部职工子女在西宁就学,并且每年以数千人的数量在增加。西宁市承担着全省约50%以上人口的“吃、住、行、教、医、老”等公共服务,以占全省1.07%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省40%的人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现状】近年来,西宁市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按照青海省东部城市群发展战略,以《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修改》为指导,编制完成了西宁东部城市群都市区战略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及给水、排水、燃气、防洪排涝、综合管廊、综合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为今后城市市政管网更新改造、新建提供了依据,有力推动了西宁市城市建设进程。2013年开始开展了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现管线普查工作已接近尾声,有利于下阶段综合管线的规划建设。西宁主城区电力10千伏、电信光缆入地工程、排水箱涵等一批项目已经建成。但是,由于受地方财力限制,加之以往对地下管廊建设重视不够,建设不足,随着全省人口、产业加速向西宁聚集,当前的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已远远无法保障城市发展的需要,合理、科学利用地下空间,打造超前性、综合性、合理性、实用性的城区地下管廊系统十分迫切,对更好的发挥西宁在全省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十分重要。

【建议】国家将西宁市列入地下管廊综合试点,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进程。

相关链接: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通过一个公用的地下隧道,将原本架设在地面、敷设在地下的市政、电力、通讯、燃气、上水、中水、排水、热力等各类公用管线集于一处,便于维修。由于它实施了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可改变以往各种管道各自建设、各自管理的混乱局面。

建议二:列入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背景】西宁作为青海省会,地处青海省东部,日月山东麓,黄河支流湟水上游谷地,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平均海拔2261米。地势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西宁市属高原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压低,冬无严寒,夏不炎热,日照长,雨水少,蒸发量大。受降水季节性的影响,使西宁地表水资源量年内、年际变化明显,汛期6-9月径流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63%,而11月份至次年5月份径流量仅占37%。

【现状】高原、西北、多民族、半干旱是西宁的城市标签,同时也是城市特色。西宁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从1989年开始启动相关的规划及项目。已完成总面积达134.5平方公里的西宁市南北两山绿色生态屏障一期建设。2012年以来,投入38亿元资金建设4平方公里的西宁北山美丽园永久性绿地,启动小酉山18平方公里绿化建设。2014年启动向周边地区及县域延伸的大南山三期绿化工程,总面积180平方公里。通过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对入河排污口进行截流、建设污水处理厂等措施保证了水资源的安全,对水环境的治理提出了“水清、岸绿、景美、流畅”的八字方针,并贯穿于整个景观水系改造工程中。2013年以来先后建设海湖、北川河、宁湖等三处面积共计4平方公里的湿地公园。我市生态网络系统已初步形成,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西宁东部城市群都市区战略规划、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及给水、排水(雨水)防涝、城市绿地系统、绿道系统、大南山绿色生态屏障等各类专项规划,建立规划信息管理平台系统,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建城函[2014]275号)》发布后,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要求完成了《西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由于受自然环境条件及近年来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限制,我市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区域资源型缺水日益突出、城市内涝现象趋频、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建设具有超前性、合理性、生态性、景观性的海绵城市,形成一定规模的综合系统,能有效提升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有效缓解水资源匮乏问题。

【建议】国家将西宁市列为2015年海绵城市试点城市。

相关链接: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