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北京定调通州为城市副中心 担负承接与疏解双重责任

2015-02-06 18:2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定军 陈海银

北京通州区要告别“睡城”了。

近期,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通州区调研时指出,要举全市之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担起承接与疏解的双重责任,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此前北京人代会通过的2015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今年要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成通州核心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抓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北京加快通州地区建设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产业布局室主任李晓华介绍,通州目前有城少业,居民居住在这里,上班在城里,每天坐地铁来回,所以被称为“睡城”。

“通州有了一定产业后,有利于改善这一状况,并可缓解北京交通拥挤问题。”他说。

多名专家认为,通州下一步应引进一些高精尖的科技产业,而不符合北京定位的产业,要尽快迁移。

公共服务待完善

2014年,中央提出北京为政治、文化、科技、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后,北京周边城市传出了要做各种副中心的提法。

河北省政府的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构筑以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石家庄、唐山两大城市为区域中心,其他设区市为支点的层级合理的城镇体系。

《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也提出,石家庄定位为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邯郸则定位为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保定此前也传出做首都行政副中心的消息。

不过,北京目前仍将通州作为副中心。

2015年的北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完成通州核心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等重点项目,抓好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对此,中国社科院工业所产业布局室主任李晓华指出,北京的提法和河北各个城市的思路可能并不矛盾。

因为“北京的副中心”,是从一个城市角度而言的。如果说是“首都的副中心”,或者京津冀(首都经济圈)的副中心,则是从更大范围的角度而言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教授叶堂林认为,通州做北京的副中心并不影响廊坊和保定做副中心的定位,北京的副中心不应该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如果北京只有一个副中心,或会导致又一个地方严重的城市病。”

目前通州产业集聚比较少,尤其缺乏医院、学校以及像中关村一样的产业。

李晓华介绍,很多职能疏解仍有难度。比如通州区多年前就准备好了北京政府的用地,但是一直没搬过去。“现在搬迁难度更大了,因为要搬迁就要新盖行政楼,目前国家政策不允许。”他说。

双重责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教授叶堂林指出,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北京接下来要往东往南发展,天津要往东往西北发展,通州则是北京往东发展的重点。

不过,通州区作为北京副中心,要做好定位比较难。原因是一些不适合北京功能的产业要疏解,而适合定位的产业要承接,但疏解和承接都难一蹴而就。

王安顺指出,通州区要积极融入首都发展大局,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上担起承接与疏解的双重责任,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上担起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双重责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担起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双重责任,努力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多做贡献。

对环渤海经济有深入研究的河北经贸大学教授张大维认为,北京大力发展通州是因为目前北京的产业疏解仍需国家层面的协调,而北京各个郊区县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在功能疏解方面,选择了先从主城区向郊区转移的政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