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临沂正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12-05 14:31 来源:沂蒙晚报 作者:记者 王富军

4日,记者从临沂市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近日出台。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环境生态、社会发展、城乡一体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努力建好城、繁荣市、满足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际商贸城市、山水特色的文化名城、产城融合的生态宜居城市、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城市,走出一条具有沂蒙特色、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其中,城镇总人口670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左右,年转移农村人口14万人左右。

“根据国务院的最新规定,临沂市已经是Ⅱ型大城市。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3.2%左右。预计2014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4.3%,比2004年提高16.2个百分点;中心城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分别由2004年的118.9万人、122.9平方公里增加到200万人、221平方公里。在《第一财经周刊》公布的中国城市分级名单中,进入全国36个‘新二线城市’行列。”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修改完善《临沂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争取尽快出台,同时将指导做好9县的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

优化布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据了解,按照《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的要求,我市将优化布局、科学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为支撑、小城镇为基础、农村新型社区为单元的“四级联动”的现代城镇体系。

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1个市域核心圈层、3个市域副中心城市、5个县域中心城市、35个新市镇(重点镇)、128个3000人以上具备城镇功能的农村新型社区作为四级区域中心。其中,中心城区和临港区、莒南县为市域核心圈层,沂水、平邑、郯城三县为市域副中心城市。引导费县、沂南、莒南、临沭、兰陵等5个县城逐步融入中心城区,形成“半小时生活圈”;郯城、蒙阴、平邑、沂水四个县城与中心城区实现产业分工、功能互补,形成“一小时生活圈”。

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立足于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调优做强工业,实施“10+6”产业计划,做大做强骨干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优化升级服务业,以国际商贸名城建设为龙头,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发展壮大现代农业,打造“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

强化功能,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力度,统筹陆与空、城与乡交通建设发展,加强铁路、公路、机场之间及区域物流中心、综合客运站、交通换乘中心的衔接配套,着力建立立体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市政公用环卫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并向村镇延伸。积极实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加快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新型信息技术,紧紧抓住“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等机遇,促进信息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建设质量,保证建设品质。

我市将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以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为抓手,同步推进“两区同建”(农村社区和农业产业园区同步建设)和“五项工程”(气上楼、水治污、暖入户、饮水达标、环卫保洁物业化),不断提高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品质。2009年至去年年底,新建农房56.1万户、改造危房11.7万户。目前,“两区同建”社区达到114个,实现“气上楼”社区达到464个,“水治污”社区达到495个,“暖入户”社区达到105个。

改善环境,努力推进人居环境生态化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推进节能减排,严控“两高一资”和落后产能项目上马,发展绿色建筑,加强水污染治理;强化大气污染治理。

统筹互动,加快构建民生保障体系

立足于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同城同待遇”,完善就业创业促进体系、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教育设施配套建设,强化医疗卫生保障,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深化改革,创新城乡建设管理机制

稳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解决好“三个100万人”问题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点,促进约100万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改造约100万人居住的城中村和棚户区,引导约100万人在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就近城镇化。全面落实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各项措施,消除各类隐形落户门槛,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投融资改革。创新城镇管理方式。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