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淮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批前公示

2014-12-03 16:33 来源:腾讯房产淮南站 作者:赵志龙

2.淮南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发展策略

(1)综合发展节点策略

在城市重要节点,如商业集中密集区、综合交通换乘点,为了减少地面的人流、车流之间的混杂和干扰,考虑对其地下空间进行综合性开发,地下空间开发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功能,而是综合性的多种功能并存,即地下综合体。

(2)轴线连续发展策略

轴线发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沿地铁线发展,此轴线周边聚集的人流较为密集,是城市地下空间轴线发展的重点;二是沿市政管线通道发展,虽然其属于基础设施,其地下空间不为人的活动所利用,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城市发展来看,目前市政管线的发展主要是高压电力管线的地下化。

(3)重点发展区补充发展策略

在城市的重点地区,如城市中心区、城市副中心等,地面用地紧张、价格昂贵,为了提高单位土地的使用效率,应考虑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作为地上公共建筑的组成和补充,对这些区域的高强度开发起到拓展和支撑作用。

(4)城市一般性区域和外围区的地下空间开发而言,由于没有其他特殊要求,只需达到一些停车。人防及市政管线的常规标准即可。

(5)保护区限制(禁止)发展策略

对城市中的地下文物保护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及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利区等,采取保护措施,划定地下空间限制(禁止)发展区域。

四、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框架

1.地下空间平面布局规划

以城市中心、副中心、高强度商业(商务)区、综合交通枢纽为片区,以换乘轨道站点以及大型公共设施等为节点,结合城市一般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逐步形成“点、面相结合”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总体结构。

2.空间结构:“一核、四点、三片”

“一核”:指中心城区核心区建立地下空间发展核心,即山南新区核心区。

“四点”:指各城区中呈聚点分布且相互连通的地下空间重点集中片区,为地下空间重要发展中心。指东部城区中心区、西部城区中心区、京福高铁站地区和商杭高铁站地区。

“三片”:即分别在东部城区、西部城区、山南新区建立起的由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地下人防设施以及地下市政设施等组成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

3.禁止开发地下商业空间地区

(1)人防设施用地

人防设施中除人员掩蔽工程外,其余设施用地均不得进行商业开发。

(2)城市公共绿地

城市公共绿地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严格控制。

市区级公园绿地作为生态保护和防灾避难场地,不得进行商业开发。

注:部分以硬质景观为主的公园可在规划指导下进行局部、小范围的开发,适当安排公共服务设施,但应以不破坏地面绿地为原则。

(3)城市主要道路

城市道路下的空间主要安排城市公用设施,如市政设施、综合管廊以及人行过街通道等。

4.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地下专项规划涉及内容较为复杂,需专题研究,本次规划内容仅为引导性建议)

地下交通系统规划:地下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和地下人行通道布局规划;

地下市政设施规划:地下综合管沟规划、地下变电站规划、地下雨水调蓄池规划、地下环卫设施规划和其他地下市政设施规划。

地下综合防灾规划:人防规划、地下空间的防洪减灾规划和综合防灾措施。

地下设施空间配置建议表

(1)地下交通系统

地下隧道、地下立交

功能一:穿越淮河通道,促进淮河南、北两岸联动发展,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

功能二:解决城市断头路问题,穿越特殊区域(如山体、湖泊、大型单位等)

功能三:解决重要城市发展区交通问题。

规划建议设置地下隧道(4处):舜耕山隧道(淮河大道隧道)、淮河隧道、山南新区和悦街地下隧道、山南新区春分街地下隧道。

规划建设设置地下立交8处:惠利大道下穿铁路地下立交、广场路下穿铁路地下立交、学院路下穿铁路地下立交、湖滨路下穿铁路立交、电厂路下穿铁路地下立交、民裕大街与玉兰大道、和风大街与玉兰大道、和风大街与青桐大道地下立交。

(2)地下市政设施

规划思路:综合管沟一般沿道路建设,在淮南老城区和已建区道路下管线错综复杂,道路开挖对区域交通影响较大,所以综合管沟宜在新建区建设。

规划布局:根据综合管沟的特点,结合城区畅通一环工程建设以及淮南东部工业组团发展趋势以及山南新区发展规划,近期规划建设中兴路综合管廊试点工程,线路北自国庆路,南至山南新区沿山路,总长6.8公里。

远景考虑结合地下道路的建设同步修建综合管廊系统的基本骨架。

规划预留3所110KV变电站(四海变、湖滨村变、舜南变)下地的可能性。对于新建的10KV开闭所,规划建议采用地下化或与地面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建设。

雨水调蓄池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区域防洪排涝安全格局,宜建在公园、绿地、学校操场及体育场地下。服务范围主要是雨量集中、雨水干管密集的区域。

依据淮南市中心城区雨水排水规划及可用地下空间资源的分布,结合城市绿地及服务区域,规划预留4处公共地下雨水贮留设施的可能性作为淮南市雨水综合利用的试点。

规划预留8处地下垃圾转运站的可能性。在新建小区内逐步推广地下垃圾收集站。远期在中心城区的高档居住区,积极进行生活垃圾管道收集系统的建设试点,尽量布置在对外交通道路的附近,结合垃圾管道收集系统的建设,发展地下垃圾分拣、转运设施。


3/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