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2024-11-21 10:48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园园 通讯员 蔡丽悦

rB4AiWc-CzmAPh-yAAOw8xZAr7o337.jpg

汤海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

rB4AiWc-CzmAG6nvAANeHpVS_cg072.jpg

记者 张之冰 摄

前不久,《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作为全市首部国土空间规划,《规划》与过去的城市总规有哪些不同?为我们描绘了哪些值得期待的未来城乡生活图景?本期《奋进2035·总规大家谈》栏目邀请到了杭州市委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工汤海孺。

杭州日报:作为杭州过去多版城市总规的参与者,您在全市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看到对城市哪些方面的安排是过往在做城市总规的过程中,比较熟悉和延续的,又有哪些较为显著的创新和不同?

汤海孺:这次编制的《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是在国家确立了“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由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空间规划管理职能之后,在全国统一行动,按统一目标、统一底图底数、统一标准规范编制的首轮规划成果。

《规划》延续了原有城乡规划所关注的城市性质、发展方向、用地布局、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的管控。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规划体现了市域城乡、陆海、地上地下的全域覆盖,自然、人文等要素管控的全覆盖,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维护等工作过程的全覆盖。总体来看,《规划》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围绕“蓝图为纲”,打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的城市愿景,打开了空间格局,将“三江两岸”等重要生态和景观资源都纳入其中,构建了“一主六辅三城、三江两脉八带”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集约型国土空间结构,将“一主六辅三城”的建设空间融入“三江两脉八带”的生态大格局之中,体现了“把城市轻轻地放在大自然中”的理念,促进开发与保护协同共进;提出了“做优主城、做强辅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的思路,并明确了“主、辅、城、镇”的职责分工,共建世界名城。其中,主城是杭州体现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彰显世界名城魅力的核心地区;辅城是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综合性城区;县城是杭州西部地区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综合性城市;重点镇是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地区发展、提供综合公共服务功能的城镇。

二是围绕“保护为先”,建设“生态文明之都、历史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划定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将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来对待;通过划定这“三线”,倒逼城市用地精明增长、提质增效,并把保护的要求落到实处。在传承历史文化底蕴上,构建了“一城三世遗、六廊多要素”全域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完善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形成杭州特色的保护模式;强化了城市特色景观风貌塑造,还设立了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整体保护千岛湖饮用水水源地。

三是围绕“发展为要”,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的目标定位,着力推进城市国际化战略,从产业国际化、城市环境国际化、公共服务国际化、文化国际交流融合等方面入手,提升门户枢纽链接力、产业发展竞争力和现代服务业水平,促进跨界地区协同发展,建设国际大都市,打造全省及长三角主要城市“一小时交通圈”,集创新、生产、生活于一体的创新圈,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新商圈。

四是围绕“以民为本”,建设“全民友好城市”的要求,更重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产业、居住、公共服务协同配置,以及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建设15分钟城乡生活圈;构建儿童友好、青年友好、老年友好、国际友好等全民友好社区;形成“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村镇)公园—游园”城乡公园体系,打造由历史文化和特色景观资源所构建的魅力圈;形成基于TOD开发理念及公交优先、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更关注提升城市韧性安全品质、打造共同富裕乡村。

本次《规划》还实现了国土空间规划的“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本规划”的“多规合一”理想,规划范围与事权范围相一致,权责明确,为规划的顺利落地创造了条件;同时,《规划》将原城乡规划的布局管控优势和开发量与支撑能力相平衡原则与原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管控优势和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原则相结合,使管控更为有效。

杭州日报:这次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公布后,大家都在热议,《规划》会引领杭州走向何方。在您看来,《规划》中擘画了哪些值得期待的未来图景?

汤海孺:首先,杭州的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定位在《规划》批复中得到确认,杭州的未来地位有很大提升。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这些城市性质定位的描述,意味着杭州将担负更多更重的国家使命,也意味着有更多的相关要素将在杭州集聚,为杭州带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规划》还确定了武林湖滨中心、钱江两岸中心、城西科创中心三个全球功能城市中心,这一举措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以“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为创新策源地目标的城西科创大走廊的发展,还将推动三大核心区实现差异化提能提质。

其次,《规划》制定了到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50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的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并据此开展空间布局,使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目标更清晰、建设路径更明确。

再次,《规划》尤为重视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在城市结构、用地布局、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置上,努力促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文有悦享、体有康达、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弱有众扶”,主城与辅城45分钟可达、与门户枢纽30分钟可达;在乡村共富上,编制乡村规划单元,实施资源共享、设施共建、指标互济,强村带弱村、构筑共富联合体,为我们详尽描绘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以及“乡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最后,《规划》也强调协同规划传导,完善市、区县(市)、乡镇三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发挥“多规合一”统筹引领的优势,强化规划传导,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规划》重视创新空间治理,确立了“总体规划—近期实施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路径,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建设国土空间实时监测网络,健全实施评估预警机制,为规划从蓝图顺利转化为现实搭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