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吕世明:以法护航无障碍,彰显时代无障爱

2023-10-07 09:3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3年9月23日,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隆重开幕。在全体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作题为《以法护航无障碍,彰显时代无障爱》的报告。

640 (1).jpg

吕世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我国目前有残疾人8500万,60岁以上老年人2.8亿,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4400万,亟需无障碍与适老化环境的改造。同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视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无障碍设施建设由原来的“有没有”到“好不好”,用30年时间赶超了国外60年建设成果,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现在无障碍设施比比皆是,可见、可用,而且无所不含、无所不包,受益者上到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下到孩童、孕妇和临时受伤者、临时负重者,实现了让全社会全年龄段都受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保障残疾人与老年人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我国于2023年6月28日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并于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这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实践落地,该法的颁布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意义,它是保障残疾人、老年人能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必要条件,是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基础,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这部法就是国之大法、政之德法、民心良法、民智善法。从顶层设计和文明进步角度,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的设施、信息、服务、监督等各个方面,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也是我国现代化共同富裕覆盖所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链条。这部法的历史意义和历史价值无与伦比,人人关心,人人关注,人人共享。

该法共包括8章72条7045字,分别从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社会服务、保障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从立法层面对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加以保障。其中第一章总则中明确提出要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要为残疾人、老年人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物以及使用其附属设施、搭乘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获取、使用和交流信息,获得社会服务等提供便利;残疾人、老年人之外的其他人有无障碍需求的,可以享受无障碍环境便利;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总则中还特别指出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引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推动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遵循安全便利、实用易行、广泛受益的原则,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另外,在第二章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部分,该法还特别指出在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竣工验收等环节,邀请残疾人、老年人代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老龄协会等组织,参加意见征询和体验试用等活动;对既有的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居住建筑、居住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城乡道路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还特别提到,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公共场所、交通运输设施以及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

同时,该法还具有现实意义,作为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它以“小切口”展现出“大价值”。作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良法善治的制度基石,它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从定位、原则、内容、管理体制、保障措施、监督管理等各个角度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定。

另一方面,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实现状的体验感受来看,可以把无障碍设施比作人体的毛细血管,它遍布全身,关系到残障和老年人等人群的居家生活入厕下厨,而在社区路街等公共设施中,往往是一寸高差就伤人害命。在实际设计中,常常就存在这样的短板缺憾,设施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反复拆改重建造成浪费,设计施工衔接不当等情况反映了验收不准、监管不力、统筹整合不足、治理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顶层法规制度设计和精准实施政策标准规范,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人的安全而又便捷的高品质舒适环境,使残障人群和老年人群体实现自如行动,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过程中,首先,我们应当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可脱离实际的太超前,但同时要意识到规划是可以科学超前的,绝不能再用辛辛苦苦赢得的红利为我们的无端过失而去买单。同时要统筹城镇和乡村建设,逐步缩小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差距,这也对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残联组织如何定位和发挥社会能动力提出了要求。

其次,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非常重要。通过我国首次发布的无障碍设施设计十大精品案例可以看到,高品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当强调规划先行、设计前置,从源头把控住设计环节,通过标准规范以及图示图解的实施保证相关规划的有效落地,同时要推广优秀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的示范样板进行推广。如大兴国际机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就达到了国际一流标准。

再次,无障碍环境中的社会服务也同样重要,它是对设施的补充和完善,而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社会公共服务也需要无障碍设施来支撑。

另外,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该融合设计师的智慧、专家的智力以及使用者的体验和参与,必须要提前征求意见,形成可以分享的图示导引,明确功能技术元素以及参数尺寸,全景可视图与微缩综缩图、轴测描绘图与实景解析图相结合,实现“一图在手、一目了然、一览无遗、一图即明”。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剖析成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强调有针对性、实操性、实效性的无障碍环境规划,同时强调遵守相关标准,严格规范实施认证,并且加强媒体和社会监督。针对现有情况,从环节流程的体制机制建设到系统流程的路径与方法以及所有的政策落地,我精炼总结出了设计流程的16步方法、无障碍设计的“28逢”以及无障碍标识的“20逢”,以实现简洁有效、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同时,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我们还应做到法律规定的五个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现有的不合规范的部分,应着力于把难点、堵点、断点和缺点、漏点,通过通行、通达、通顺、通畅、通连加以全程打通,解决不充分和不平衡的问题。

在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我们应当加强相关理念的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和常识,做到从一“人”到二“从”再到大“众”,共同努力推进,宣传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价值和意义。如在大学校园甚至企事业单位中实现畅通无阻。同时我们要注意在满足无障碍设施功能的同时还要体现建筑之美。值得特别提到的是,在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推进下,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在搭建国家无障碍环境建设展示馆,要建成“标准房、样板间、示范厅、大讲堂”,无论从设计要求和文明意识到文化自信都要呈现我国无障碍环境的新业态,通过各种展示,让所有参观者特别是有无障碍需求的人看得清、摸得着、站得稳、行得通、学得会,还要做得精、用得好、显得美,应当具有很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

最后,我的深切体验是,规划谋定人的修行与潜力,建筑孕育人的生命与品质,设计诠释人的美育与创意,施工彰显人的匠心与心智。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人人参与,人人促进,从而实现人人受益,人人共享。我们应当通过现有的方式方法,精干精准、精细精美、精雕精刻,匠心独创,久久为功,为高质量高品质高效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奉献奋斗的力量。未来无障碍环境的历史画卷,将有我们所有人的贡献。无障碍——我的梦,无障碍——复兴梦,我们共同圆梦未来!

报告整理人:钱芳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审核。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