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让城市肌理重新舒展——南京探索更有温度的城市更新之路

2022-06-28 1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刘已粲 苏雁

近日,首个指导南京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统性文件《南京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从“拆改留”转变为“留改拆”,城市的肌理因此重新舒展。

“与过去多由政府或开发商主导的更新模式不同,现在更强调共建共治理念、多元参与模式。”在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副总规划师王承华看来,南京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探索之路越来越富有温度,城市也更宜居。

把民众心愿“写”在改造现场

去年11月,南京入围“全国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此前,以夫子庙步行街、小西湖、南湖东路为代表的城市更新探索已在南京多区域陆续展开,为全面更新行动奠定基础。

2020年5月,南京发布《开展居住类地段城市更新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于建筑密度大、房屋质量较差等危破老旧住宅区开展更新行动,为市民提供更优居住环境。截至《方案》发布时,大部分城中村、老旧小区、历史风貌建筑等,已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改造或修缮。

如何让市民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感受温情?南京的做法是让民众的声音落到图纸上。

南湖东路更新开始前,杨记面馆老板杨连和希望街道能够更加干净整洁,但也留恋摆摊设点带来的街坊邻居聚在一起的那股子热闹。对此,南京市城管局市容处积极回应:“店铺门口有适当的空间,在不影响道路通行的情况下,允许店主在一定区域内摆设桌椅,通过规范管理保持秩序。”

更新完成后,杨连和与其他四位商户共同获颁“新五好商户”荣誉证书,组建起商户自治联盟,并与莫愁湖街道签订自治公约,这也是一次城市治理的创新。

位于城南的小西湖是南京22个历史风貌区之一,也是《方案》中提到的13个试点项目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小西湖改造过程中,居民是否搬迁、怎么搬迁的意愿都得到了充分尊重。最终,近一半居民选择了搬迁,由此释放出的建筑空间被改造为48个院落,打造成“共享院”、文艺范咖啡馆、民宿等多种形态。

让城市焕发更强活力

“我们现在做城市更新规划,更注重统筹考虑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安全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系统等,维护城市整体的系统性。”王承华指出,南京的城市更新探索正建构出更为多样的城市空间和丰富的业态,能更好地激发城市活力。

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杨将军巷9号的D9街区,原为南京卷烟厂老厂房,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2001年,南京卷烟厂迁至河西,部分厂房空置。2018年,玄武区以“城市硅巷”为思路盘活闲置载体,于2020年正式启动厂房改造。

因地制宜保留工业遗产,街区现有的9栋独立建筑,其中一栋为民国建筑,在保留厂房、瓷画、立柱等厂区原有载体基础上,以新材料、新技术重塑街区空间。

行走在街区内,随处可见墙绘、旋转楼梯等网红打卡点。地面的铜制地砖,灵感源于南京卷烟厂生产的烟标;厂区保留的7根立柱,加入多媒体技术后变身柱廊互动屏。此外,D9街区还推出原创IP形象“小九”,同步上映沉浸式情景剧,让建筑能互动,街区讲故事。

“存量时代的老城更新,已不单单是载体出新,更多在于功能赋能、价值再现。”南京玄武区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D9街区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这一小而精的街区中,规划有商业、办公、公共及配套等多功能业态。

为更好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去年以来,南京市建邺区聚焦“城市更新+艺术赋能+城市运营”,持续健全“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精心布局“口袋公园”、社区游园,让市民推窗见绿、开门进园。

全域更新有蓝图

城市由谁来更新?更新什么?怎么更新?

“我们计划‘十四五’期间对居住类地段、生产类建筑、公共类空间以及三者组合形成的综合类片区4类10个方面进行全要素、全方位更新,并着力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机制、实施模式、支持政策、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徐淮舟表示。

与过去相比,此次试点确定以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栖霞区、雨花台区六城区为重点,并纳入江北新区和其他各区重点单元和重点项目,聚焦居住类地段、生产类建筑、公共空间、综合类片区四个方面,更加强调全域统筹规划、全要素覆盖、全流程管理。

5月,南京市首批城市更新试点项目之一——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方案提出,对荷花塘居住区C级危房、D级险房进行消险处理,尽可能增加厨房、卫生间,改善民生条件,并留住老门西的社区特质,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按照“愿改可改则改”,鼓励居民自主更新。

除以居住功能为主外,按照规划设计方案,还将对街巷、文物建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修缮进行公共展示,充分释放街区的文化活力。未来,荷花塘片区将以鸣羊街沿线为生活性街道,水斋庵沿线发展城南特色美食,同时,打造殷高巷—孝顺里—谢公祠—饮马巷—同乡共井—陈家牌坊文化体验线路。

“我们将从试点项目中充分汲取经验,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更新导则等,构建全链条管理模式,研究出台我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政策‘工具箱’。”徐淮舟表示,“按照计划,到2023年底,将通过试点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经验’。”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