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2025-01-10 17:10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杨保军在2024年11月13日–14日举办的第四届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上,作了题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主旨报告。他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认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工作进展三方面,对如何做好城市更新工作作了详细介绍,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2025-01-10 09:31
本文首先剖析我国传统聚居的理想择址与山水的关系,然后主要以巴蜀地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以下简称古镇)为例,从区域、聚落、建筑三个尺度分析聚居与山水的关系,总结传统聚居营建中的山水观,剖析其中因势利导、善用能量、形意结合的建城智慧。
2025-01-09 10:20
12月14至1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与苏州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4)”在苏州成功举办。国务院第八届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导刘滨谊教授作了题为《人境场系理论建构与应用——长三角水网地区地方性城乡野一体化发展调研》的主旨报告。
2025-01-09 08:56
12月15日,2024年乡村建设高校联盟乡村规划实践专委会年会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年会成功举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以《城乡融合形态与乡村系统重构》为题作主旨报告。本文为报告整理稿,文字略有缩减。
2025-01-08 15:53
9月8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之专题会议十“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与政策创新”在合肥成功召开。会上,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吴康作题为《新型城镇化是否抑制了人口流失?——基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实证分析》的特邀主题报告。
2025-01-07 09:25
在特邀主题报告环节,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科技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郑筱津分享了题为《数据驱动的人居空间治理维度与场景创新》主旨报告,从数据驱动角度介绍了空间治理和空间规划的新思路。
2025-01-06 10:25
12月14-15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苏州科技大学主办的第四届“水网地区城乡发展与规划国际会议(2024)”在苏州成功举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教授作题为《“城水共治”的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2025-01-06 10:02
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对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增强城市活力,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这一阶段,城市更新是新时期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25-01-03 09:13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党中央决定举办这次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目的是促进高级干部带头深入...
2024-12-31 16:29
2024年12月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在西安建筑大学召开的2024城市规划·长安论坛上做了《城市规划的历史方位》的主旨报告,12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2024年白颐论坛上作《健全城市规划体系须建立四大观念》的主旨报告,本文基于这两次演讲整理。
2024-12-31 15:28
城市更新中精神诉求上的获得感,既有影响深远的城市文化意义,又需采用谨小慎微的态度和方式。尽力让每个人拥有获得感,是规划意图的导向,也是规划行为的责任。精神诉求的公众性,将促使规划干预融合更多的规划服务;精神诉求的多元性,将引导规划深化关注空间行为的情绪意向和个性差异;精神诉求的现实性,将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优化完善提出依据和实证;精神诉求的动态性,既表明了规划不存在完成式,也将鞭策规划行为勇于接受质疑、乐于应对变化、勤于有求必应、善于化解矛盾。
2024-12-30 16:55
在中华古建文明发展中,“营造”是智慧,“法式”是制度与规范的合一。《营造法式》所体现的道器相融的人文特征、遵礼守制的价值导向,完美地将崇理、尚序、守礼、循规、权变的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理念、制度规范和文化内涵投射在建筑这一物质形态上,蕴含着中华民族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与厚德载物的文明形态。
2024-12-30 11:11
准确理解城市规划的语义,须从职能、职业、学科等三个维度展开,三者呈现出不同的演变历程,城市规划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三维同构”的局面,这种现象曾助力我国高速城镇化发展,然而却难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在价值导向、效用评价等方面与治理现代化之间存在内在张力。超越三维属性视角,当下的城市规划作为党和国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治理工具,关键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重构生产关系的过程。
2024-12-30 10:04
1/28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