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密集发布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2017-11-08 09: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志勇

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部分研究课题公告,其中区域协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发改委表示,未来将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推动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区域协同发展新动能。

据介绍,未来发改委将围绕推动产业升级转移、打造优势产业集聚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等方面,促进京津冀等区域协调发展。其中,京津冀地区将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和城镇、人口布局,大力推进内部功能重组,降低北京市城区人口密度,强化京津双城联动,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规划布局特色小镇,实现区域良性互动,推进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日前发布的《京津冀金融发展报告》提出,京津冀三地应当把握雄安新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区域金融协同发展,强化金融支持,围绕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等领域共同开展创新探索,打造京津冀金融改革创新高地。

北京市发改委会同天津和河北的发改部门日前印发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计划,提出能源战略协同、能源设施协同等“八大协同”。

与此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也在不断深入。长三角创意经济互联互通云平台近日启动,寻找长三角城市群创意产业互联互通、合作发展的契合点。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办公室主任姚新介绍,创意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进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长三角城市群正在进一步完善区域网络布局,推广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推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和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借助于互联网手段,利用共享经济模式,有效提高长三角城市互联互通水平。

不仅是这些国家级的区域协同战略在不断推进,众多地方性的区域协同发展计划也在快速发展。在上周召开的渝西川东经济社会发展协作会上,四川省和重庆市的13个市区县通过了79项合作协议,在创新合作机制上和深化务实合作上不断推进,加快构建形成成渝城市群协调发展新格局。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表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区域间资源、历史等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发展差异还会存在,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未来需创造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间的联系,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据了解,目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差别化区域政策已经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一批基础设施等重大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东北振兴持续深化,出台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中部地区加快崛起,2016年中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20.6%。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国家级新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要功能平台建设成效不断凸显。2016年,18个国家级新区的GDP总量接近3.9万亿元,绝大多数新区的经济增速大幅领先所在省(市)的平均水平。(记者 李志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