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广州首个综合性城市建设规划出炉

2017-07-21 08:44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泽云

到2020年,筹建5.75万套保障性住房 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95%

7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印发了《广州市城市建设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广州市首次编制的综合性城市建设规划,力争通过城市建设,推动广州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城市品质整体升级、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规划》主要内容涵盖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和聚焦“三中心一体系”的重点功能区建设,南沙新区建设,市政公用设施、配套公共设施和安全保障设施建设以及住房保障、城市更新、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全面部署了2016—2020年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并提出保障措施和重大工程。

出行更便利 路网密度将达8公里/平方公里

《规划》指出,要推进南沙自贸区、珠江新城—金融城—琶洲地区、黄埔临港经济区、空港经济区、白云新城及天河智慧城等重点地区路网建设,加大对“一江两岸三带”等城市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支撑力度。至2020年,市中心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8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广州将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共278条道路,投资金额超过2000亿元,建设里程超过1300公里。

重点功能区里,南沙自贸区将在海港区块、万顷沙保税港加工制造业区块、南沙枢纽区、明珠湾起步区块等多个区块推动实施或策划建设40多条道路;黄埔临港经济区将推动实施茅岗路、电厂西路等十多条道路;空港经济区将策划建设广州北站至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快速通道等26条道路;花城大道东延线、白云二线三线、广佛出口放射线二期、机场第二高速、知识城南北起步区主要干道、南大干线等备受关注的道路建设项目也将于“十三五”期间推动实施。

住房有保障 将筹建5.75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

《规划》要求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采取配建、集中新建等方式建设公租房,多渠道筹集公租房房源。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村集体等利用受让政府储备土地、自存量用地建设公租房,探索鼓励本市国有企业利用自用土地建设公租房。重视通过存量住房市场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共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5.75万套(户)。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公共租赁住房户型面积标准的要求,公共租赁住房户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以40平方米左右为主,适当配置宿舍型公共租赁住房。以集体宿舍形式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应执行国家宿舍建筑设计规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

生态环境优化 城镇污水处理率将达95%

十三五期间,广州还将深入加强对水、土壤、空气等生态环境的治理。

根据《规划》,将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将投入136万全面完成35条黑臭河涌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河涌水体整治。采取截污、清淤、补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对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中的广佛跨界区域河涌及其他影响较大的河涌进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城镇污水治理力度,加强城市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同步建设,重视污泥处置和再生水利用工作。到2020年,广州污水处理能力达623.68万吨/日,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

同时,推进实施清洁空气工程。加强工业窑炉烟气治理,关停、拆除高污染中小锅炉,鼓励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采用集中供热和使用太阳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加强废弃物运输、道路、堆场的扬尘防控。推进船舶清洁改造,推进岸电设施建设,提高船舶岸电使用比例。到2020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

到2020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2万吨,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4800吨,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吨。

城市品质提升 推进三旧改造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广州的城市品质将持续优化和提升。按照《规划》,全市范围内划定城市更新片区69个,总面积209平方公里。“十三五”时期,重点以全面改造和微改造方式加快推进存量土地开发,有效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到2020年,预计可完成城市更新规模42—50平方公里。

城市更新将差异化地推行“旧城”“旧厂”“旧村”改造:优先改造城市旧城区重点街区示范地块,推进7平方公里;推进旧厂改造用地规模34平方公里(其中:全面改造规模25平方公里,微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在52条全面改造城中村范围中,重点推进白云区田心村、小坪村、陈田村、永泰村,海珠区沥滘村、新市头村,天河区冼村,荔湾区花地村等一批城中村全面改造和微改造,实现旧村(城中村)改造规模9平方公里。

《规划》同时要求加大主干道两侧城中村内部道路环境整治,打通微循环。完善城中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营造整体协调的城市面貌。结合村庄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泥砖房和危房改造工作,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居住环境。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