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古都风韵彰显 三条文化带“点亮”北京城市文脉

2023-09-12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记者 徐婧

中新网北京9月11日电(记者 徐婧) 北京地区现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3840处不可移动文物,国有可移动文物501万件(套)。在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沿线,汇聚着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景观和文物瑰宝,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更加精心地保护好世界遗产。加强三条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整体保护利用。如今,在三条文化带上,千百年来陪伴这座城市的一处处地标被赋予新的使命,首都文脉在新理念、新技术加持下得以延续。

挖掘“地方”运河文化特色

北京地区大运河历史可上溯至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凿的永济渠。元代郭守敬实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从杭州直抵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实现贯通。明、清两代基本沿用了元代的大运河线路,到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漕运终止。

大运河北京段沿线文物等级高、分布密集、类型丰富,除白浮瓮山河一段与通惠河故道(今玉河故道)部分线路断流外,河道、湖泊的整体连贯性较好,保有众多桥、闸、码头遗址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古仓库、古建筑、古遗迹等。

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北京“地方”运河文化特色,取得明显成效。

北京开展大运河北京段重要点段的系统考古调查发掘工作,针对大运河河道与水工遗存、运河附属设施遗存等进行全面考古发掘,其发掘成果,深化了对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的认知。其中,大运河白浮泉遗址考古勘探1.03万平方米,发掘243平方米,基本明确九龙池范围以及白浮泉的历史流向。

如今,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九龙泉里“九龙戏水”的景观重现,公园布设的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以龙泉禅寺为建筑主体,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

466822691b9c3204d1c5ca2eb3737b1c.jpeg

图为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内的白浮泉遗址-九龙池。 记者 富田 摄

同时,北京运河整体保护也迎来新进展。2017年以来,北京不断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州燃灯塔升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清下闸、路县故城、玉河庵等大运河沿线文物及重要考古发现列入第九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开展万寿寺、白浮泉遗址、八里桥等一系列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文物风貌整体明显改善。

长城保护形成新格局

北京段长城是中国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保存最完好、工程最复杂的段落。长城在北京自东向西蜿蜒经6个区,墙体全长520.77公里。长城文化带约占北京市域面积的30%,总面积4929.29平方公里,贯穿北京北部生态涵养区。

2000年至2022年底,北京共计开展长城保护工程110余项,使用财政资金超过5.6亿元。自2019年起,北京率先实施长城抢险加固系统工程,并逐步建立长城抢险工作机制。

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古北口镇是北京市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古北口长城是京北长城中最为精华的部分,镇域内现存长城主要包括司马台、五里坨、蟠龙山、卧虎山、北齐五个城段,涉及长城墙体总长度30.1公里;敌台及烽火台124座;关堡8座;砖瓦窑遗址2处。

7bbc5abf932af1a727a0f4ec8a96b807.jpeg

图为8月22日拍摄的古北口长城。 记者 田雨昊 摄

为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展示给民众,2020年开始,古北口镇结合区域资源先后打造了胜利之路、国歌长城、壮美山河三条主题旅游线路。

目前,古北口镇已完成胜利之路、国歌长城两条文化探访线路。其中,胜利之路线路对侵华日军投降地等重要点位实施展陈提升,利用现存的登山道、步道、街道、村道、乡道串联各个红色资源与自然展示点,构建了约2.3公里的徒步路线,浓缩了古北口的长城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古镇文化,能够让公众深度体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及革命情怀。

国歌长城文化探访线路突出长城抗战及长城营建主题。通过搭建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系统,从历史故事、营建构造、保护技术等层面对长城文化知识进行具体解读,并融入线上小程序和解说系统,进一步提升长城保护的数字化和展示性。

延庆区大庄科长城考古首次发现营建敌台前开凿自然山体实例、开展箭扣长城考古发掘、推动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近年来,北京长城文化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以遗产保护为核心,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为主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重点的长城保护新格局。

截至2023年5月,北京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北京长城抢险加固项目共计62项,北京正扎实推进2035年北京市域长城全线无重大险情的规划目标,探索建立“常规修缮——抢险加固——预防性保护——日常维护”的整体长城保护体系。

西山永定河彰显古都新韵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是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自然风光灵秀天成,文化遗产厚重富集,文化脉络贯通古今,是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北京法海寺博物馆、承恩寺、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法海寺壁画艺术馆……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承载之地,北京市石景山区近年来聚焦博物馆之城建设,建设模式口博物馆集聚区,同时推进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等一批“类博物馆”建设与培育,多元展示石景山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的特色。

00b6ae0fa3a486ef94bcb89c8c330425.jpeg

图为家长带着小朋友在北京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参观“流动万象”沉浸式光影展。 记者 易海菲 摄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石景山区是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缩影。《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北京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2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0年,北京市博物馆总数量超过3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1.6座博物馆;到2035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各类博物馆(包括类博物馆文化空间)总数量超过460座,实现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从“北京人”发源地,到北京“城之源”,再到北京“建都之始”,将建设周口店、琉璃河、金中都三座遗址公园;三山五园艺术中心落户三山五园腹地——畅春园西花园旧址,目前该中心已进入布展阶段,包括海淀历史展、沉浸式数字展、文物引进展等,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昔日的工业遗存正在焕发活力,成为“网红打卡地”,而以新首钢为引领,巴威-北锅、石热等“京西八大厂”全面复兴……一系列建设成果,彰显古都新韵。北京努力建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