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努力打造“人民城市”的上海样本

2023-08-10 09:55 来源:人民网 作者:记者 董志雯 王文娟

5月的一天,杨浦居民居春英和一众老邻居步入曾经生活几十年的长白228街坊。记忆中被称为“长白一村”的破落老宅,如今摇身一变,成为集智慧型净菜超市、特色餐饮美食、文化艺术培训、休闲健身运动、长租公寓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从没想过,老来生活可以这么惬意,过去的老旧小区成了现在散步休闲的好去处。”居春英惊喜地说,踏着漂亮的木地板,摸着复古的红漆门,大家胸中感慨万千。

长白228街坊的蜕变,折射出杨浦乃至上海的家园巨变。

1.jpg

杨浦滨江。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人民城市,宜业、宜居、宜乐、宜游

2019年11月在杨浦滨江,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深刻阐释城市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

杨浦区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滨江岸线最长的中心城区,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红色工运、百年市政“四个百年”的深厚历史底蕴。百年前,这里孕育了近代中国第一批民族工业,被联合国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百年后,机器轰鸣声被在线新经济园的键盘敲击声、市民游玩和健身的欢笑声所取代,“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如今,走在5.5公里的杨浦滨江岸线上,放眼望去,一座座沉睡的老厂房、旧仓库焕发新生,成为党群服务站、时尚秀场、展览馆、咖啡馆,就地取材的雨水花园、滨江栈桥、城市绿丘吸引着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杨浦滨江原来只有厂房和仓库。”今年91岁高龄的全国劳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在杨浦滨江工作生活了大半辈子。如今,她工作过的国棉十七厂,成了游人如织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当年的糖仓如今是滨江的地标性公共空间……

“我感受最深的变化是,人们来杨浦滨江所用的时间缩短了。”杨浦滨江建设者、土生土长的杨浦居民钱亮见证了这里的日新月异。伴随着地铁18号线、杨树浦路拓宽工程、江浦路越江隧道竣工,市民来滨江变得更方便。

“另一个变化是杨浦滨江变得更好玩了。”国际一线时尚品牌先后把杨浦滨江的百年厂房作为时尚大秀和全球首发地,国际雪联城市越野滑雪中国巡回赛、市民文化节、上海共青森林体育嘉年华、全国全民体能大赛等群众活动在这里一一上演。

炎炎夏日,江边的风带着一丝燥热,江边的发展势头热度空前。美团上海科技中心、哔哩哔哩新世代产业园、抖音集团上海滨江中心项目已相继开工,在建的商办项目中,中交、抖音、中节能、滨江创智中心等将在2026年前基本实现竣工并投入使用。

从“工业锈带”转身为“生活秀带”之后,这片在人民城市理念下“还江于民”的“人民的滨江”正在转型成为巨型的“世界级会客厅”,这里即将成为在线新经济总部集聚的热土。

此外,滨江中北段也已蓄势待发,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在线新经济“研发创园”。在不久的将来,包括古船博物馆、杨树浦发电厂改造等公共设施项目也将陆续完工。杨浦滨江将同时挥舞南北“两翼”,成为城市有机更新的典范。

2020年底,苏州河42公里滨水岸线贯通开放。东起外白渡桥、西至成都路桥、北邻苏州河、南至南苏州河路,3公里的苏州河黄浦段成为上海苏州河岸线的重要门户。黄浦区聚焦“亲水”以及“开放”两项重点,开展了岸线提升改造设计。通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在沿河的公共空间中打造一条“有内容的、有记忆的、有活力的”海派风情博览带。

2.jpg

从乍浦路桥拍摄浦江风景。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据了解,除了白天的美,夜间的苏州河黄浦段更有看头。苏州河黄浦区段景观照明按照“以夜为幕,淡彩苏州河畔”的设计主题,通过对光、影的巧妙处理,以简约精致的照明手法和充满故事性的设计,营造出了静谧、柔美、梦幻的舒适光线环境,让忙碌的都市人感受到了温暖、治愈和惬意。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有温度更有品质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不仅体现在城市硬载体中,更体现在城市软实力中。

沿着徐汇滨江漫步,每隔一段距离,会看到一个独特站点,尽管建筑外观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拥有共同的名字——“水岸汇”(党群服务站),22个站点犹如一颗颗镶嵌在滨江岸线上的珍珠,形成“珠链式分布、属地化管理、综合性功能”党群服务站点体系。

3.jpg

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 人民网记者 王文娟摄

这是徐汇区坚持按需设置、因地制宜,整合滨江游客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从2018年起,分步骤打造分层分类一体化的“水岸汇”站点,目前已建成22个,形成“徐汇滨江党群服务带”。

在中心的留言板里,还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这个驿站不是摆设,是有温度的,是实实在在的。”水岸汇配备了直饮水、充电站、急救箱、血压计、党建休闲综合空间等设施,连放大镜、针线包都考虑到了,教上年纪的老人家使用手机、帮受伤的小朋友处理伤口、帮行动不便的人租借轮椅早已成为日常。对老幼等弱势群体更是热情友爱的提供贴心周到、切实所需的服务,让他们走得进来,坐得下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人们可以随时走进这间玻璃小屋,看书、休息,这里是市民游客不可或缺的落脚点。“红·西岸——不忘初心党性教育”“益·西岸——党员艺术志愿服务”“护·西岸——水岸平安环境守护”等工作项目,更提升了滨江水岸的城市温度。

在杨浦滨江沿线,全面建成启用了9处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杨浦滨江党群服务站·杨树浦驿站”,包括上海首家黄浦江码头岸线党群服务站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站、上海首家公园党群服务站复兴岛公园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

每一处都设置了“人民建议”征集功能。市民、游客通过语音、视频或文字实时连线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将自己的建议融入城市未来的美好生活。

此外,杨浦滨江岸线还设立征集邮筒,沿线所有居委会张贴征集二维码、信箱,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市民、游客的需求,很好地补充了我们的建设思路。”滨江建设者说。

实现“为了人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这些年,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上海始终在人民城市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杨浦区有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社区里存在很多未被利用的畸零角落,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睦邻空间”。杨浦区国定支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国定支路作为五角场街道的街坊道路,全长约550米,沿线分布有菜市场、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点、学校等公共设施,周边多个老旧小区共有居民约1万人,道路连接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同时紧邻大学路商圈和创智天地商务办公区。

过去几年,国定支路沿线小区通过“美丽家园”改造焕然一新,但家门口这条承担主要交通和服务功能的国定支路在商业设置、功能定位上却仍显落后:绿化散乱、环境脏乱、市政设施陈旧、机非混行……

要实现从“无主”到“共治”,还需从源头治理。五角场街道决定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方式,推进睦邻建设。街道牵头建立睦邻街区自管委员会,将业委会、居民区党总支、物业等汇聚一堂,打破隔阂,平衡权益,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国定支路的改造方案形成共识,同时积极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

国定支路的改造计划不仅包括对沿街公共设施的规范与提升,还将对道路功能进行延伸,将党群服务元素融入其中,建立一个“集约化、开放式、共享性”的党群服务驿站和四个党群服务微空间。

经过反复斟酌、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街道最终确定建成四个“微空间”,功能定位包括适老助老服务、睦邻休憩谈心、邻里资源共享和党史学习教育宣传,并分别取名为“吾老微空间”“心享微空间”“向阳微空间”和“党群微空间”,把国定支路打造成睦邻街区版本的“大学路”。

从一扇门、四间房到一条街,将大学路、睦邻门、创智农园串联起来,形成从大学路到国定支路的党建之路,体现了从社区融合到多元共治的创新治理思路。

今年6月13日,国定支路旁,紧贴着菜场和居民区的“人人讲堂”开张了。首场活动就以一场“大杨浦小地名”的讲座开启。

4.jpg

“人人讲堂”展示牌。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摄

当日,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块展示板,被居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好几圈,大家议论个不停。原来展示板上面共有十个主题活动内容正进行着投票,票数最高的将成为“人人讲堂”首期活动项目。

在周边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吴女士对《大杨浦小地名》饶有兴趣,她说:“虽然在五角场工作生活已经有三四年了,但对杨浦的人文、历史了解得还不多,希望可以补补课。”

经过三天的投票,“何以杨浦”系列讲座《大杨浦小地名》票数最高,当天的讲座由复旦大学档案馆特聘研究员张国伟老师主讲,张老师带领观众们详细了解杨浦地名的历史和由来,生动的讲课让“人人讲堂”掌声不断。

就这样,在菜市场旁建设起来的“人人讲堂”,也让书籍的温度、菜场的熙攘交织在一起。

“人人讲堂”屋顶造型设计为“人”字,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又形似一本正在翻阅的书籍,融合了烟火气和书香味。

“把‘人人讲堂’建在菜场边,就是要增强基层工作的实效性。从选址到设计再到内容输出,我们全程发动群众,听取意见,让居民自己投票决定。我们会把基层治理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延续下去,让‘人人讲堂’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表示。

在上海,人与城互相成就,城与人共融而生。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就此彰显: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