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大咖对话 | 宫鹏vs尹稚:健康城市——回归初心,以人为本

2018-12-26 09:30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11月24日-26日,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杭州举行。中国城市规划网在年会期间策划了“大咖对话”活动,旨在通过专家间的对话交流,对我国城市规划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期“大咖对话”邀请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尹稚教授,和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宫鹏教授。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展开了哪些精彩对话?


大咖对话:宫鹏VS尹稚



年会期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小程序新鲜登场,小伙伴们涌入小程序中积极互动,所有人问所有人,所有人答所有人,众多规划大咖也纷纷现身,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呢?以下是宫鹏教授回答小程序中的网友提问,对绿色城市与健康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宫鹏:绿色城市与健康城市相得益彰



一、健康城市是城市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

宫鹏:从健康城市在中国的执行情况来看,还是非常严格的。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健康城市”的理念首次被提出。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公室决定启动城市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区域的“健康城市项目”。在北美,加拿大多伦多市也做出大量努力,通过制定健康城市规划、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法规、采取反污染措施、组织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卫生建设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随后,活跃的健康城市运动便欧美开展起来,而后在日本、新加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掀起了热潮,逐渐形成全球许多城市参与的国际运动。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工作人员来中国提议建设健康城市,从国家的卫生部到后来的卫计委、卫健委一直都很正面地回应,所以咱们国家在后来的发展当中,一直在不断地做试点,到2016年,国家从两百多个卫生城市里面,选择出38个城市作为健康城市的试点城市。

2016年11月6日,在杭州市召开的“全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座谈会暨健康城市试点启动会”上,全国爱卫办宣布了首批38个全国健康城市试点市的名单。在这次启动会上,我做了8分钟的发言,重点介绍了何为健康城市。健康城市指的是城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要经过不断的改进,让城市的人群能够更加的健康,而且能够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当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的城市,所以在咱们国家做的比较严格,挑选的健康城市的试点城市都必须是卫生城市,而卫生城市的评比条件就很严格,主要针对城市的环境和卫生习惯建设,考核的项目多达一百多条。而且有匿名专家每三年审查一次,未达标的,就得摘牌。

“卫生城市”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需要全城各个方面的努力,因为这个定义涉及卫生、食品方方面面,不是扫扫大街那么简单,实际上连餐馆里面的卫生都要全部接受检查,实数来之不易,所以各个城市也都很重视。而在我国,“健康城市”被定位为“卫生城市”的升级版,因此,入选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我们国家很多城市,特别是西部城市,都很希望加入到健康城市的行列里来,也都很积极地争取,但是卫生部还是坚持从卫生城市里面升级。可以看出来,健康城市是对人的福祉的总体推动,要考虑到对居民生活的方方面的推动和提升。卫生城市在中国是有标准的,健康城市反而没有标准,你只要努力的进步,让城市的健康指标提升,让人的精神愉悦,类似于居民幸福指数与满意度,所以我对健康城市的理解是,一座城市将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有怎样的进步,而且你不需要设定门槛和标准,只需一直向前努力,就是在建设健康城市。所以每个城市都可以在健康城市的活动当中获得益处,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融健康于万策 寄规划于引领

尹稚:其实如果按照目前国际上健康城市的实践来看,仅限于卫健委的力量来抓,是远远不够的,这恐怕是中国现在建设健康城市的一个致命问题。因为从欧洲、北美的实践看,其实它涉及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身心健康、精神愉悦等等,相对来讲我们国家目前的组织体系是封闭在卫健系统里的。

宫鹏:对,2016年,我们受《柳叶刀》杂志委托做《中国健康城市:释放城市力量、共筑健康中国》这个特约报告时,我们就做过总体的调研。我刚才讲的中国健康城市官方版其实也不止卫健系统在做,实际上发改委也在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它提出来的城市,就不是卫健委那38个城市,所以,在健康城市建设中,不同的部门都可以发力。

宜居城市最终的目标是对一个城市的幸福度、满意度,这些指标实际上都与健康城市相关联,所以我们就在中国健康城市特约报告中提出,在中国,健康城市建设应有五大维度:第一,健康的人群;第二,健康的服务;第三,健康的环境;第四,健康的产业;第五,健康的文化。这确实是牵动全社会的事情,所以我在最近有关健康城市建设的报告中不断强调,健康城市是我们在追求过低碳城市、绿色城市、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和文明城市后的最高境界。健康实际上不只是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有精神、心理的健康,如果把这些方面全加起来,还有什么比健康城市更符合我们追求的呢。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上提出了“融健康于万策”,就是所有的政策都要考虑健康的因素,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全社会共同努力。

我认为,城市规划可以先行,所以我们提出来,在“融健康于万策”的过程中,将城市规划作为优先尝试的方向,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第一,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到了转折点,要步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仍需努力。要实现2030年目标、2050年目标,乃至本世纪末的发展目标,仍有很大的空间,将健康的元素融入到城市规划设计中去,会使我们国家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我们讲内涵式发展,也就是土地上要尽量集约,城市要进行微改造,但无论哪一方面,我们的设计和规划都要考虑如何更符合健康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得这个城市的健康水平有所提高,这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呼吁城市规划先行,规划师肯定要多费心,多努力。我觉得在教育上,也要增加一些环节,做好学科之间的交叉,规划就是要谋划未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国家现在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中,把规划做为高大上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可能还不够,将来得想办法从娃娃抓起,让小朋友们有规划、谋划的理念,这样我们的社会才可能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会变成一种习惯,将建设健康城市变成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

尹稚:其实从中国现在的城市发展阶段来看,这方面的隐患或忧虑,还是挺多的,上半年一篇关于中国城市街道有多少种杀手,有多少种危及人的基本安全因素的文章在网上传播量很大,这反应了中国现阶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一个很普遍的状态和问题。其实健康城市在不同的发展地区,其关注度可能非常不一样,有些地区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了,就开始关注一些更高端的需求,但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目前中国在建设过程当中,所谓人本关怀和人群友好型标准还远远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所以目前讨论的几个热点包括,中国的街道空间能不能把这些所谓的杀手环境真正地消灭掉,然后再针对特定人群怎么实现优化,比如说儿童友好型、老人友好型等,恐怕不仅仅是关注一些残障人士,而是更加的普惠性的东西,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没做到。

三、关注人的需求 做好健康校园

宫鹏: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我们建设环境中所谓的隐形杀手越来越多,比如说马路上的隔离带、斑马线等,一方面确实体现了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市民的习惯不好,所以要改变市民的习惯,就要改变他们的思维定式,降低他们的任意性,尊重秩序,这样才能让大家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伤害。

可以把健康校园作为一个例子,它本身也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我特别希望清华尽快把健康校园的研究做出来。我也注意到,在我们规划年会的上千篇论文中,谈论健康校园的文章寥寥无几,有那么几篇文章,也只是谈论校园资源如何与社会共享问题。健康城市下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单元,泛泛地谈论健康城市的同时,应该定点作一些示范和更集中的研究。

那么健康校园我们应该考虑什么呢?就是希望在衣、食、住、行、作、息六个维度上要有助于健康。

在衣的方面,就是学生个人的健康意识问题,因为年轻,对于天气的变化,不及时增减衣物,也会形成健康隐患。

在行的方面,我们在这里面就注意到,大学里面自行车很多,而像清华电动车也很多,如果按现在这种大块的功能分区,即教学区、餐饮区、住宿区,学生在三点之间流动时,就会出现要么路上很拥挤,要么很空荡,因为拥挤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食的方面,学校食堂要注重研究食物的营养,口味以及盐度、油腻度等对学生健康有影响的指标,如果不注意这些,就可能因为少运动变成了体重增加,甚至走到肥胖症、高血压、心血管病。不良膳食偏好会对学生健康产生危害。

在住的方面,应该提供哪些必须的服务呢?如照明、生活用品供应、空气循环等等,这些方面都有改进的空间。还有一个大的隐患,就是高楼层的人口聚集问题,大的会议室不合理地设计在高的楼层,楼梯容量有限,逃生通道设计至关重要,一定要重视防火。

在作的方面,怎样营造一种宽松、互助的办公环境?如何让大家心情舒畅?这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这包括让老师和工作人员有一个舒心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能够认真学习的环境。

其实教学空间、实验空间、休息空间、饮食空间,如果能够在一个楼里面更混合一些,那么就有可能化解一些不必要的身体伤害。

另外我们做了一些位置配置分析,把学生的步行空间及骑行距离,与始发点和到达点的时间对应起来。比如说,步行5分钟或10分钟能否到达医院,我们发现,清华医院位置就不是最优的位置,很多人不容易去,时间比较长,类似的例子有很多的,这本可以在规划的时候,从空间布局上改进的。

尹稚:学校算是一个例子,其实从物理空间改善和建造来看,作为规划师来讲,可能更多的是从聚类和类型的角度去做,比如怎么做健康开敞空间、健康街道、健康社区、健康校园,基本是按这个思路来的,再往前推,希望在国内逐渐形成一些好的标志性的示范工程。去年清华规划院在雅安做了一个儿童友好型活动,所有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儿童的尺度,包括儿童的生活习惯,以及健康和安全标准,不是按照成人的尺度来做的。做完后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国家无论在功能规范上,还是环境设计的指引和导引方面还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的东西,过去我们在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经济上、造价方面的考量等,真正从人的活动本身,从健康安全保障角度来讲,其实在规划领域存在着大量规范缺失。

宫鹏:这正好是咱们发力的点。

尹稚:就以清华校园为例,其实你能直观地感受到很多的隐患,比如说主楼前区广场,包括那些服装店面等等,到冰雪天气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些地区每年会出现大量的事故,很简单,就是它的铺装是光滑石材与粗糙石材间隔,那个光滑的石材,你正常开车也好,骑自行车也好,它本来是一个比较涩的路面,突然会那么一段,越过那个光滑石材的那个界面,就容易出问题。

另外你刚才谈到清华的照明问题,其实这个从工程上讲,我们今年对全校所有的道路做照度的检测,清华80%多的路面夜间照度是不足基本安全要求的,更别说高水平的要求了,这是长期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过去可能更多的是从节能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现在恐怕就得从人的角度去考量,从人的正常生活的角度来思考。

所以这些年提了很多,在城市前面加个形容词,或者加个名词啊,如海绵、智慧等等,其实这里面有些是手段性的,比如智慧城市绝大部分是手段性,它只是一种基本坚持,但是健康城市肯定不一样,它是终极目标性的,是城市规划这个行业产生的源头。从你讲的健康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从最早的由公共卫生系统来做,解决不良环境问题,到两百年后,从一个螺旋式的又回到了初心,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绿色城市与健康城市相得益彰

宫鹏:绿色城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直观的绿色,就是我们城市的园林与绿地建设;二是更深层次的绿色,即低碳节能。那么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都与绿色有关,比如说,绿地在城市空间的占比问题,绿地可以降低城市中的空气污染程度,让空气和水更洁净,这是很直观的感受。在低碳方面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例子,就是我们吃的食物怎样更绿色,当然有可能说终级的素食主义者最环保、最绿色,如果说少吃一些牛肉,多吃一些白肉,现在对人更健康,那么牛肉本身耗费的能量和绿色资源要比白肉多得多,这些都可以说在我们绿色的努力里面,能够增进健康,所以绿色城市跟健康是分不开的。

在城市建设中,两座城市都说自己有50%的绿地面积,一个城市说,我举目四望,远处都是绿地,另一个城市说,我这每栋楼前、楼后都有花园,那么这两种情况下,你可以想象到,老人和儿童步行去自己楼下的花园很容易,但要到城市的四周就很难。作为城市规划者,你把空间规划的更多样化,更碎片化的绿地空间,能够服务的人可能会更多,那么服务到的人,得益于这个绿色的规划就会更健康,因为人可以在那里面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所以生理上和精神上都有可能变得更健康。同样50%的绿地面积,效果却大不一样。

*文字根据视频速记整理,已经专家审阅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