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津冀市场一体三地一家(京津冀协同发展•市场篇)

2014-08-13 10: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竞若 陈 杰 刘成友 施 娟 李增辉 余荣华

抱团不“抱权” 便利出红利(京津冀协同发展·市场篇)

编者的话:

京津冀协同发展,宛如一座路标巨钟,所有的齿轮、发条相互咬合在一起运转。能不能让人才、技术、资本、产权等要素充分流动,高效配置,衡量着市场一体化的水平。我们期待三地在市场一体化进程中,有序“抱团”而不是紧紧“抱权”,互联互通而不各行其是,为要素市场流动发出准确信息。

强有力的政府合作与推动,代替不了丰富多样的市场主体活动;无孔不入的市场力量,也有赖政府的自觉自律、“把门守夜”。像上海自贸区那样,“一份清单管边界”,不缺位、不越界,把该管的管好,最大程度地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既体现政府放权让利的力度,也考验政府改革创新的智慧。

 天津海关供图

拆除藩篱 共享共赢

人才 能不能“动”起来

乘坐京津城际高铁上下班,黄曦然对这样的双城生活已习以为常。

开放式办公平台弥漫着淡淡的咖啡香,“我们总部在北京,天津成立了分公司,创业中心帮助从天津高校招了26名大学生。”天津佰邦达科技公司研发部经理黄曦然笑着说,“年轻人喜欢这里咖啡馆加创业的工作环境。”

“分公司入驻天津开发区津京互联创业中心,一是引才政策好、商务成本低,二是看中了这里的创业氛围。”黄曦然的同事余烨庆告诉记者,进入创业中心的科技型企业,来自北京的占七成。看好京津联动发展,她已在天津买房安家。

京津冀区域人才单向流动的局面正悄然发生变化。

“大数据监测显示,京津冀区域呈现出人才从北京向天津、河北流动的趋向,这与产业转移的趋势重合。”猎聘网全球职业发展中心总经理邢子培说。看到其中的机遇,也为了降低运营成本,猎聘网把第二总部落户天津。

人才随着产业走,市场用脚投票。不过,三地人社部门的负责人也坦言,市场的分割、相关政策的地区阻隔等,使得人才要真正流动起来,面临的难题还不少。

“工作在天津,职称考试却必须到河北。”英利集团天津新能源公司的一名工程师抱怨。

河北燕郊民营燕达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合作,北京医生的到来,盘活了闲置的医疗资源,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缓解了北京的就医压力,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却遭遇医生不能异地执业的尴尬……

难点正是改革的着力点。“京津冀三地正在研究专业技术人员就近参加职称考试政策。”北京市人社局副局长李淑萍透露,京冀两地卫计委共同就跨区域医师多点执业向国家卫计委报送请示,争取政策支持。

令人欣喜的变化比比皆是:三地人才资质互认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医疗定点机构互认,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等不断推进……

三地人才市场交流互动频繁。今年4月,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区域人才交流招聘会,270余家单位提供了7021个就业岗位。5月,“第三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招才引智大会”在河北廊坊举办,进场求职人数近万人。

“三地正在构建京津冀区域人才信息统一发布及共享平台,海量的招聘、求职信息将通过该网络平台发布。”河北省人社厅厅长张义珍告诉记者。

跨越鸿沟,京津冀人才柔性流动成为趋势。北京启动院士信息库建设,助力高端人才信息共享。河北省各类企事业单位设立院士工作站60家,与院士及其团队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达96家。天津与中科院等对接,达成项目合作和人才引进意向300多项。

李淑萍说,为鼓励北京的劳动力向津冀两地流动,北京同意,津冀企业聘用北京人,社保关系可以不转移,并按照北京标准缴纳社保费用。

“用好政策把本地人才留在河北的同时,‘柔性’引智借力京津人才高地,对河北来说是比较现实高效的吸引人才方式。”张义珍说。

2/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