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北京历史街区调研:完善政策 留住古都风貌

2014-08-08 14:20 来源:人民网

寻觅记忆:

京味变淡管理不足

街区整体风貌历史文化韵味不足

除皇城保护街区和部分商业保护街区(如烟袋斜街等)外,绝大多数历史街区,特别是传统胡同住宅型保护街区,历史文化韵味普遍不足。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古建失修、胡同外观残破,难以让人感受到古风古韵的魅力;二是四合院格局破坏严重,四合院布局的内涵难以体现;三是缺少街区内文物古迹和文化内涵的展示,调研中除了西四北头条至八条有每条胡同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特色介绍,史家胡同有一座胡同博物馆外,其他的胡同、院落,甚至文物保护单位也大多没有相关介绍,甚至名牌污损,难以辨认。

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发生改变

历史街区内以平房为主,相对楼房区来讲,人口相对稠密,人均住房面积小。根据2012年对什刹海、大栅栏等街道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平房区受访家庭中,居住20年以上的占总数的3/4。几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时,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一些本地人口逐渐从历史街区中疏解出去,但是由于平房区内生活成本低,外地人口逐渐涌入,改变了街区和院落原有的居住环境和氛围。

市政设施落后,居民生活条件差

许多胡同的排水系统没有雨污分流,供电供水管线的承载力存在很大不足,天然气、热力管道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普及率也极低,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电线乱搭乱建的现象,比较影响市容,安全隐患较多。

简单生硬地大拆大建现象仍然存在,违章建筑向高层发展

许多新建或改建的建筑,在高度、体量、建筑形式和色彩方面对区域内的环境及视觉景观产生了不利影响,破坏了街区历史文脉的延续性。胡同内的违章建筑沿街向二层、三层甚至更高的立面发展,对胡同景观和整体风貌构成了严重破坏。四合院内,居民出于改善居住条件的需要,搭厨房、建小房,使传统格局的四合院变成了混乱的大杂院,占用了公共空间,带来了安全隐患,也使四合院应有的风貌和文化气息消失殆尽。

房屋出租多,管理难度大

四合院变成大杂院,大杂院内房屋出租情况严重。这些租住房屋者多为外地来京务工人员,不仅带来了与原有文化氛围不相协调的生活习惯和一些低端业态,而且由于人员情况复杂,大杂院多为开放式,也存在着诸多不安定因素,带来了大量管理难题。

管理基础数据缺乏

历史街区内胡同、院落、房屋数量,居住人口的人员结构、职业情况、文化水平,以及胡同内的业态、房屋使用情况等基础数据,目前没有统计,街区管理的基础数据普遍缺乏。

2/6<123456>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