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王树声: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亟待挖掘

2016-06-28 10:02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中国是一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中华文明是世界上为数不多延续至今且未曾间断的文明。在这样一个国家进行现代化,不应忽视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更不能把历史文化传统视作现代化的障碍而隔断。

习近平主席此前在讲话中提出,抛弃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我们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我们应有一种文化自觉的精神,以现代文明的视野重新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使优秀中华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生机,获得新生命,也使得中国的现代化始终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而富有中国精神。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标志,不仅是休养生息之所,更承载着人们的理想、情感、艺术和价值观念。人在规划建设城市的时候,早已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全都放在物质空间里了,从一地城市,便可窥得一方之文化境界。

中国城市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本土规划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精神的优秀规划传统。这是构建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历史根基。把中国优秀的规划传统传承下去,不仅是中国当前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从城市规划学术传承来讲,更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大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当且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

早在1951年,梁思成、林徽因二位先生在为《城市计划大纲》中文译本所写的序中就指出:“我们尤其不可顷刻忘记:建筑和都市计划不是单纯的经济建设,他们同时也是文化建设中极重要而最显著的一部分。他们都必须在民族优良的传统上发展起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吴良镛再次呼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的城市发展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认真的研究和传承。相当丰富的建筑、城市与景观建设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散见于历代正史和地方志、文学作品等各种文献中。中国城市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虽然近年来陆续出版有关城市史研究的文章,但是总体来讲对于中国传统城市的研究依然十分薄弱。”

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人们已经习惯了以所谓的“现代”眼光看待问题,长期以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认为传统是僵死的过去,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传统对于现实以及未来是毫无关系的。

在此背景下,认识到传统的价值是不容易的。对当代人来讲,中国城市规划传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我们生活在中国,从城市规划历史的学习中基本了解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了解到不少优秀的城市规划案例,对于本土城市规划的历史不能说不熟悉。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城市规划与传统之间似乎还存在着鸿沟,传统中的优秀规划思想和方法还未能取得现代学术地位,更谈不上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实践。

由于对中国本土优秀规划传统的忽视,面对规划实践中的问题,从中国文化、中国思维和中国智慧去审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不足,城市规划缺乏中国文化根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为重新认识传统、理解传统的现代意义创造了条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认识到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价值,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作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护体系,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对于研究、学习和传承中国优秀城市规划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对于弘扬中国城市规划的优秀传统而言,仅仅保护好现存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是不够的,还要挖掘中国深层的规划传统,发掘中国城市规划中跨越时空且具有恒久价值的优秀规划思想与方法,让我们现代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更具有中国精神,更好地指导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实践。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