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出圈”带来的启示

2024-01-05 09:23 来源:重庆瞭望

这波“泼天的富贵”,终于砸向了哈尔滨。

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文旅市场十分火爆。根据大数据测算,截至元旦假日第3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哈尔滨元旦3天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还一度上了热搜。

这个冬天,从旅游圈到互联网,哈尔滨出人意料成为“新宠”“顶流”。流量加持下的哈尔滨,究竟有何“过人之处”?面对“爆火”之后可能出现的沉寂,又该以何种心态面对?

1.png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航拍。傅强 摄/新华社

“打开互联网,哪哪儿都是哈尔滨。”

这一届年轻人,正在用全新的方式打开这座冰雪之城。倘若你尚未感受到如今的哈尔滨有多“热”,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元旦假期,哈尔滨机场共保障航班1413架次,运送旅客2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6%、93%,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2%、27%,创同期历史新高;

前不久,哈尔滨首次登顶某旅游平台最受欢迎民宿目的地,元旦民宿预订量同比增长27倍;同时,跻身“2023年抖音热点十大旅行目的地”的第三名;

…………

看到这个阵仗,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没错,就在2023年的夏天,淄博也曾这么火过。不少人拿这两座城市进行比较,在城市“出圈”这条路上,二者好像“提前商量过”,相似之处颇多。

比方说,对待游客展现满满“男友力”。对游客的尊重与呵护,把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置顶”,是两座城市相继出圈的重要“秘籍”。

面对冰雪大世界“退票风波”,相关景区迅速发文致歉、连夜整改、果断退票,一系列操作赢得网友点赞、游客称道;为让游客方便拍摄带月亮的雪景,哈尔滨在圣索菲亚大教堂上空用无人机升起“人造月亮”;当然,还有机场新增更衣室、广场增设温暖驿站……全市上下,如同“温柔的东北男人”,给予游客无限宠爱。

有一个细节,有游客在哈尔滨吃铁锅炖遇到停电,店老板直接拨打市长热线:“快点的,‘土豆们’都等着呢。”办事效率那是“杠杠的”。

再比如,面对舆论流量极具“敏感度”。不可否认,如果没有流量的加持,从去年夏天的淄博到这个冬天的哈尔滨,恐怕很难成为当下人人追捧的“大IP”。哈尔滨在集聚流量、引导舆论方面的表现,同样堪称“教科书”级别。

本以为冰雪大世界“游客退票”一事,会让哈尔滨背负负面舆论,但一封《致广大游客的一封信》,让这座城市在舆论场“逆风翻盘”;面对接踵而至的游客,黑龙江文旅部门还专门发布一封致海内外游客的感谢信,充满人情味、接地气的语言拉满了好感度。而“南方小土豆”“马铃薯公主”“空姐快闪”“冻梨摆盘”等自带城市文化、底蕴和气质的词汇登上热榜,也给这座城市形象的提升、热度的猛涨出了一把力。

还比如,具备接住“泼天富贵”的“硬实力”。凭借得天独厚的冰雪旅游资源“雪中掘金”,是此次哈尔滨走红的又一重要因素。

众所周知,如今的文旅市场已发生巨大变化,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和个性化。眼下,哈尔滨正值冰雪旅游旺季,冰雕展览、冰灯游园、冻梨摆盘、飞马踏冰、冰面热气球,以及走上哈尔滨中央大街的鄂伦春族和鄂温克族等冰雪资源和地域文化作为哈尔滨的独特的文旅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旅游吸引力。

正是基于自身的“硬实力”,在面对游客的冰雪游需求和流量涌进时,哈尔滨方能不负众望,稳稳接住这波“出圈”机遇。

2.png

▲游客在哈尔滨市群力音乐公园与雪人合影。记者 张涛 摄/新华社

一个夏天火了淄博烧烤,一个冬天“热了”哈尔滨。对于“网红”城市,大家都希望“流量”能持续,“出圈”能延续。但社交媒体时代,“网红”城市的兴起往往依赖于短视频平台或网络大V的推广,这种流量和关注度不具有稳定性,有波峰也有低谷,一旦热度过去,难免会有“人去楼空”之感。

然而,不少人或许会忽略,城市出圈带来的无形资产,远超一时流量带来的短期收益。

城市服务愈发优化,内涵更丰富了。无论是淄博,还是哈尔滨,抑或是其他城市,我们都能从中看到流量热度与城市服务的彼此成就。

城市出圈后,更多的游客、人才和投资纷纷涌入。为满足多元化需求,城市不仅需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还要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与此同时,城市管理和治理难度也呈几何式增长,这些都会促使城市在优化公共服务和营商环境上多下功夫、多花时间。

共情能力更强,与大众的心更近了。会做不会说,是部分地方在城市营销和公关处理上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流量加持下,城市被放在聚光灯下,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每一个举措、每一个行动都可能对城市各个方面产生影响。这些都为城市的形象宣传、危机应对等提供了更多“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公关能力。

去年“五一”前夕,淄博发布了《致广大游客朋友的一封信》,提醒广大游客朋友错峰前往,被网友称赞“有格局”。这两天,黑龙江省致海内外游客朋友们的新年感谢信中,一句“整不会了”接了地气、赢了人心。

3.png

▲淄博烧烤标志性美食。刘一鸣 摄/新华社

形象品牌深度挖掘,城市更立体了。城市“出圈”后,人们对城市的了解自然不会只停留在名称、位置、特产等粗浅认知上,会不断发掘、深入了解其特色、美食、文化、人文历史等等。这些元素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的扩散传播,会让城市变得愈发立体丰满,知名度和美誉度自然能得到提升。

市民更加开放,待客更自然了。城市走红意味着获得了关注和认可。这种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市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他们的开放和服务意识会进一步增强,会更愿意展示自己的城市,增强与外界交流和互动,视野和思维方式也会进一步拓宽。频频登上热搜的哈尔滨“老铁们”,就是最好的例证。

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被南方游客“包场”,热情好客的本地市民“让景”于客,甚至喊出口号:“不下馆子不洗澡,不开破车满街跑,要有游客来问好,还给免费当向导。”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和“留量”,冰城市民展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待客之道。

从“网红”到“长红”,实现“流量资产”的长期化,是个老话题,同时也是个大难题。

城市出圈,自然会让人羡慕。不过,也有网友这么说:“何时出圈,如何长久,很大程度上得看运气。”

果真如此吗?

1月2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哈尔滨这个冬天的火爆其实不是偶然的,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了。”很显然,“泼天富贵”并非随时来随时就能接。

再看两个例子:

近几年,每到节假日,重庆均能上榜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不少人好奇,从“网红”到“长红”,重庆是怎么做到的。

事实上,重庆的“宠粉”是出了名的。一个“宠”字,亮出了重庆的态度,也道出了游客近悦远来的关键。在给游客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供绝佳的旅游体验方面,重庆可谓是不遗余力:为方便打卡李子坝轨道穿楼,修了个观景台;为解决游客游玩途中手机没电问题,在江边设置手机充电点;每逢节假日,为方便游客打卡拍照“封桥让路”;前不久的跨年夜,轨道交通运行到凌晨2点收班;去年国庆假期前,为“宠粉”游客专程进行人行道拓宽……重庆对游客宠得浪漫,游客对重庆亦爱得直接。

4.png

▲游客在李子坝单轨穿楼观景平台打卡参观。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去年年初,热播剧《去有风的地方》,让本就是热门旅游地的云南大理又火了一把,成为全年热度最高、话题性最强的地区之一。面对新机遇,大理利用电视剧热播效应,开展“去有风的地方 品最美的风物”等大理文旅主题宣传营销,为游客提供独具大理特色的旅游体验。

保持城市的长久吸引力,总结起来,其实就是一句话:提升游客体验、优化城市服务、抓住流量机遇、增强开放意识。这是功课,也是刚需;这题简单,却也难做。

哈尔滨火了,能火多久,不好预判;下一个火的又是谁,也说不准。对于一座城市而言,身在高峰,当沉着冷静、抓住机遇、借势而起;处于低谷,则勤修“内功”,提升品质、厚积薄发、静待时机。如此,下一个出圈的,可能就是“你”。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