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教育 学会出版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内容介绍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技术援助项目“二十一世纪城市规划、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在肯定中国城市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不足,重点对自然资源短缺、人居环境恶化、公共安全危机、社会阶层分化、形象工程泛滥、公共财政不足、公共政策失衡等7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观察,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可能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甚至危及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应该引起高度关注和警惕。为此,本书对产生这些问题的背景及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观念、体制、政策、规划、管理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警示性、前瞻性和综合性。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综 述

1.1 自然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1.2 人居环境脆弱已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3 形象工程盛行现象折射出若干结构性矛盾 

1.4 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呼唤立法与机制创新

1.5 社会阶层分化凸显城市社会管理需要新思路

1.6 城市公共财政不足亟需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途径

1.7 城市公共政策失衡显示政府管理功能面临挑战

第2章 自然资源短缺:城市持续发展的瓶颈

2.1 自然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资源日趋紧缺

2.土地资源明显不足

3.水资源面临危机

2.2 问题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1.认识误区:基本国情与传统观念的背离 

2.发展冲动:急于求成和急功近利的驱使 

3.体制缺陷:部门之间及地方之间的博弈 

4.政策偏差:市场失灵和规划失控的困惑 

2.3 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政策建议

1.适时调整发展战略,走节约型的资源消费道路

2.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

3.加强规划宏观调控,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

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小汽车合理有序地使用

5.健全法制体制机制,进一步促进民主和公众参与

第3章 人居环境脆弱:影响居民生活质量

3.1 人居环境基本概念与特征 

3.2 城市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平衡的区域发展

2.污染严重的城市环境

3.消耗惊人的土地资源

4.问题突出的城市交通

5."短缺与重复"并存的基础设施建设 

6.不尽人意的居住条件

3.3 城市人居环境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1.特殊国情所致

2.政策导向差异

3.增长方式粗放

4.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不当 

3.4 促进人居环境改善的对策与建议

1.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3.深化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改革,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加强城市规划,关注人居环境条件的改善 

5。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住区人居环境品质

6.推进绿色建筑,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第4章 形象工程盛行:城市建设中的政策偏差

4.1 中国城市建设中的形象工程 

1.基本情况 

2.表现形式 

3.负面影响 

4.中央政策及其效果

4.2 城市形象工程风行的历史背景

1.全球背景

2.中国的社会经济背景

4.3 形象工程屡禁不止的根源

1.传统文化积垢深厚

2.追求政绩的冲动强烈

3.中央与地方关系尚未理顺

4.决策监督机制不健全1

4.4 杜绝形象工程的对策

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3.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

4.财税重点由生产性增值税转向消费性增值税

5.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监管的法律效力

6.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加强监督

第5章 公共安全危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5.1 城市公共安全面临挑战

1.问题的提出

2.城市公共安全概况 

3.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特点

5.2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1.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加快

2.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出现新变化

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薄弱

5.3 关于城市公共安全的政策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安全理念 

2.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的法制体系 

3.构建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体制 

4.制定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的应急预案

5.建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应急运行机制

6.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第6章 社会阶层分化:城市稳定与发展的隐患

6.1 社会阶层分化:新型社会阶层结构趋于形成

1.差异化: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起点与基础 

2.金字塔: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形式

3.社会流动:合理与不合理机制并存 

4.职业获得:先赋性与后致性交织

5.教育获得:家庭背景影响突出 

6.2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社会分化的长期隐患

1.收入分化的实证分析差距惊人 

2.收入获得的决定因素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 

3.收入差距认同危机:社会分化的长期重大隐患 

4.居住空间阶层化:阶层区隔能否回避社会矛盾和冲突? 

6.3 制度缺陷:社会阶层分化隐患的强化器 

1.土地问题:农民不稳的重要根源 

2.农民工问题:城乡分割与劳资矛盾的焦点1

3.公共财政资源配置倾斜:加剧社会机会不公的加油站

4.收入差距调节不力:社会阶层利益矛盾缺少必要的减压阀

6.4 理念更新和制度改革:削减社会分化隐患的必由之路

1.更新发展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

2.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建立平等参与发展的体制与机制

3.创新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建立公平的社会机会结构

第7章 公共财政不足:城市政府的信用风险

7.1 城市公共财政现存的主要问题

1.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2.中国城市化对城市公共财政的挑战

3.中国城市公共财政的现状

7.2 城市公共财政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城市财政困境

2.产生财政压力的原因

3.城市债务累积构成财政风险2

7.3 城市公共财政的进一步改革

1.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完善

2.建设民主财政

3.城市公共财政支出的改进

4.使城市政府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5.关于发行市政债券的建议

6.城市公共财政对公共风险(或危机)的应急反应机制 

第8章 公共政策失衡:城市和谐发展的门槛

8.1 中国的城市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与城市公共政策

2.城市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

3.城市发展思想的演变历程

4.城市公共政策与城市规划

8.2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研究

1.城市规划社会功能的考察

2.法律制度与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3.行政体制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社会职能

4.土地制度与城市规划社会功能 

5.行业工作与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8.3 政策伦理与城市规划

1.政策伦理的核心地位

2.城市规划中的公共利益

3.城市规划实现公共利益的障碍

8.4 政策过程与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问题

2.城市规划的制定 

3.城市规划的实施 

4.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

8.5 改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政策建议

1.强化城市规划的政策性

2.打破城市规划的制度障碍

3.强化城市规划师的公共利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