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公共服务协同弥合落差(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服务篇)

2014-08-15 17:0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方杰 王斌来 刘志强 马跃峰 崔 鹏 朱 虹

编者的话:

一边是比肩欧美的现代化大都市,一边是有数百万贫困人口的落后腹地;一边是人才资源的吸附磁力,一边是人才资源的外流压力;一边是公共资源富集的高地,一边是公共资源短缺的洼地;一边是人满为患不堪重负,一边是发展缓慢力有不逮……

公共服务的落差,如一道断崖,严重制约京津冀局部和整体发展。

协同发展,出发点在民生,落脚点也在民生。改进公共服务,既是应有之义,又是动力源泉。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是“硬”环境,那么,公共服务水平就是“软”环境。

“软”环境如何硬起来?京津冀协同,从布局破题,以共享互补,靠改革发力,让发展更顺畅,让民生更幸福。

①均衡布局

大格局配置资源

“一边是高地,一边是洼地。”限于历史原因和发展水平,京津冀三地,公共资源很不均衡,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也相差很大。就地方财力而言,高地家底殷实,改善动力更足;洼地捉襟见肘,改善力不从心。

产业转移,更多遵循市场规律,配置公共资源,则更多时候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服务,首先要从均衡布局破题,做好“加减法”。

——高地要做“减法”。

做“减法”,不是简单迁出。保障现有水平是前提,疏解的同时不稀释现有资源。

控制增量成为先招。北京市明确,今后,五环之内区域,高校、公立医院规模不扩,体量不加,新增部分转向远郊区县和周边卫星城。“要疏解公共服务功能,避免因北京吸附作用形成更大供需矛盾。”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表示。

——洼地要做“加法”。

做“加法”,一要“适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要与产业和人口规模相适应。二要精准:“撒胡椒面”,平均用力,事倍功半;重点突出,与城市群布局相协调,事半功倍。

依据功能区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居住区建设、人口增加等因素,同步规划中小学教育设施。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一个重要考量就是承接地的公共服务配套条件。“建分校,要跟北京城市功能和产业疏解相结合。”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说。

共建一所占地700余亩、在校学生5000人,覆盖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一体化学校,课程设置同步……北京丰台与河北保定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出发点也是产业疏解对接。

公共资源如何配置?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城市群结构和城市各自定位,以发挥最大效应为出发点。同时,公共服务要注重发挥科教载体资源的优势。天津市南开区委书记韩宏范表示,南开区有10所高校、58个科研院所,要以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为目标,创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项目落户发展。

解放军301医院将其肿瘤治疗中心等选址河北涿州,从北京坐高铁不出一小时即到;天津肿瘤医院则将其分院布局在河北沧州,到津车程90分钟。涿州、沧州二市距京津不远,方便承接优质资源疏解;二市做强,又可辐射带动河北周边其他区域。

1/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