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政策解读 > 正文

专家解读《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年修订)》

2014-08-13 10:0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近日,《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总规》)发布,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日前,市地震局局长吴帅和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戴中平接对新《总规》中的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解读;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刘选端则针对《总规》中的对外交通、公共交通、停车设施、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燃气工程中的新亮点进行了解读;园林局相关专家对新《总规》中的生态绿地空间结构、公园绿地、城市湿地相关政策进行了解读。

●重要路段和建筑可抗7度地震 人防工程配套齐全

抗震减灾规划--

中心城区整体抗震设防标准为按6度设防

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按7度设防

中心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实际有效用地面积按人均3平方米标准控制

解读:“地震烈度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吴帅介绍,“重要路段、重要建筑、重要区域按7度设防,对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使其抗震能力更强。”据了解,近年来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营盘路湘江隧道、地铁2号线等240多项重点工程已科学合理地确定了抗震设防标准。

吴帅认为,应全面落实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地震安全责任。要在城区建筑抗震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长沙已设立了烈士公园等4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并将继续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十二五”期间长沙防震减灾的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备的地震监测系统,能监测到市内1.5级以上、周边地区3.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缩短至8分钟左右。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常规性地震应急演练,全面落实各项地震应急措施。

人防规划--

结合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人防骨干工程。中心城区修建两处人防指挥中心,指挥通信实现联网。

人口在4万人以上的居住区,防空地下室项目要配套齐全。

人防警报建设应按城市人口比例和建筑密度规划布局,每处覆盖半径500米。

解读:戴中平介绍,人防地下疏散干道是战时人员从城市中心向外疏散的重要通道,能有效地避免城市人口疏散时空袭造成的伤亡;战时物资运输通道能保证战时所需的物资快速运输、转移,减少空袭损害。城市地铁、隧道等地下交通干线、交通综合枢纽必须符合人民防空防护标准和要求。我市已建成的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和南湖路过江隧道是兼顾人防要求修建的,战时可作为疏散干道。待2020年7条轨道交通线路实施完毕后,我市将有200多公里的人防疏散干道同步完成,人防疏散网络基本建成。

此外,我市还将结合新区开发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大型的重点人防工程。杜花路人防工程就属此类。对于人口在4万人以上的居住区,因为人数和面积较大,在规划中要求人防工程要配套齐全。即除了修建必须的人员掩蔽工程以外,还要修建物资储备工程和区域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要修建医疗救护工程。

1/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