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笔谈:未来中国城市设计的号召力在哪里?

2017-01-13 10:18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2016南京会议圆满结束,但对城市设计“制度与创新”的思考仍在继续。学委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了笔谈。本期问题是:未来中国城市设计的号召力在哪里?

笔谈嘉宾:孟建民、朱子瑜、邓东、吕斌、朱荣远、王引、王世福、匡晓明、刘宛、钟舸、李昊、魏皓严、易鑫

孟建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

近几年产生了很多新的“概念”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海绵城市等等,都是在探讨城市建设发展、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种积极地表现。大家想从不同的角度,把城市建设得更美好。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这种概念的表达和表面化的口号,这个阶段应该深入实际,脚踏实地的对相关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拓展和实践。未来城市的号召力,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传统美学只是城市美观这样一个狭义的角度,而要在如何提高城市整体的舒适度、运行效率和人文性这三个方面,多做思考和讨论。

所以我们如今谈到的城市设计,已经有别于以往,未来城市设计内涵和概念的发展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作为专业工作者,要具备这种敏锐度和敏感性,对未来要有更积极地探索和更大胆的创新与尝试。

朱子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委员

城市设计的号召力集中体现在三个“位”上。首先要明确城市城市设计的“技术定位”,确定城市设计是城市、镇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全过程,从而起到完善城市规划的技术体系的重要意义;其次,确立城市设计的“管控地位”,将城市设计做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手段和重要依据,直接指导城市建设实施,这将极大的提升城市设计在建设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使城市设计的理念与要求成为社会共识;第三,城市设计可以成为绝佳的建设实施技术平台,为各技术专业进行统筹和协调,实现“专业补位”,保障各专业的技术理念在实施建设中的有机融合、相互推动,使得城市设计成为专业协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邓东

城市设计学委会秘书长

对这些概念基本无语,因为它们仅是一次一次的“概念”轮回和流行。对于非理论评论家的城市设计者而言,重行远重于言谈。所以,在这些概念刚刚开始在国内实践和探索的起步之际,这些概念做为城市设计的“基本标准”为时尚早也距离遥远,因为绿色健康友好海绵等本就是历时久远的“常态化”城市设计的含义,只不过我们有太多的人在说,而较少真实在做。

就此类理念(如海绵)目前国内实践现状,多流于概念性描述和表面性工程项目。虽然此类实践很有意义,但它们与“XXX的城市”含义尚远,亦与城市的本体和城市设计的本质渐行渐远。未来中国城市设计的号召力是“正本清源”。

吕斌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

为城巿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应重点在风貌管理、空间肌理?构及空间营造方面,它的号召力也在于此。

朱荣远

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

首先城市设计的号召力是来自城市设计本身具有的创新力、非法定和易读性,这些特点是以往人们看重城市设计的主要原因。其次城市设计号召力在于国家认同城市设计的作用,名正言顺,具有合法的强制力而产生的号召力。第三城市设计是否具有号召力还在于能够发挥其承上启下和左右逢源的跨界组织作用,要拥有这样的号召力靠的不是静态的规范和标准,而是看城市设计师是否具有识别被设计对象特性的能力和同时拥有认识灵活应变的社会能力,此时才能恰当和有效地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去产生号召力。

王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

“绿色城市”等提法是口号是理念,是“虚”的,不必过于纠结;城市设计的号召力应该真实的体现在“以人为本”,并有实施,获得百姓认可。

王世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

城市设计本身就是不断吸纳新理念的方法,但同时具备难以替代的整合成为理想场所和空间形态的作用,其具有的行政执行权力有助于通过渐进拼贴的进程中实现理念和理想。

匡晓明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城市中国》杂志总编辑

未来城市设计的号召力在于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在广度上凸显各类城市设计的创新,在深度上重在实践,拿出实实在在的优秀城市设计实施作品。有号召力的建筑作品不少,我们要拿出有号召力的城市设计作品!

刘宛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潮流永远在变,好的标准也会随着时代更新,就像今天的展览中看到的。保持城市设计实践探索的前沿性,需要制度设计上的开放与包容。

钟舸

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

当前城市建设重要理念(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儿童友好城市、海绵城市、管廊建设、开放街区)既有理念和技术层面的专项内容,更多在于以城市设计为平台的综合性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城市设计是体现和实现上述城市建设重要理念的主要工具。同时,城市设计具有深厚的历史性思想基础和空间技术手段,是建立在人类城市和乡村生活长期积淀的产物,城市设计是建立优秀人居传统遗产和新技术理念方法的重要桥梁。在中国未来仍将继续广泛而深入的城市发展,包括外延扩张和内向更新同步进行的背景下,依托于伟大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城市设计探索与实践,将成为全球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遗产。

李昊

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个人建议让这些比较大的概念尽量落地,真正和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往我们比较习惯于谈大问题,大概念,老百姓并没有切实感受到这个大概念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城市设计是和居民日常生活关联度最高的,也应该成为居民参与度最高的编制类型。因此,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让家园更宜居,让城市更独特这样的城市设计总体目标。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城市设计的号召力体现在:为日常生活的营造,为家园幸福感的营造。

魏皓严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

未来中国城市设计不需要号召力,这个没有意义。当专注于中国(每个)城市特有的问题并潜心研究与思考对策之后,当这一切真的改善了中国城市的(公共)生活质量与城市面貌之后,中国的城市设计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至于绿色城市啊、健康城市啊,各种概念将会一如既往地层出不穷,既有真金白银和良知远见,也有假冒伪劣与炒作喧嚣,业界需要做的仍如以往——冷静思考、持续学习、认真对待每一座城市、研究并设计。

易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设计工作来说,城市中的每个成员将不仅能够参与具体的城市建设过程,同时还能够影响城市规划工作本身。参考国外的相关经验,例如公众参与等工作的重要性必将不断提高,包括公共部门、居民和投资者之间的沟通也就越来越有必要,因此“过程”的重要性将凸现出来。

为此就要对于城市设计的工作方法加以调整,不断发掘各种工具的沟通协调方面的潜力。以城市设计方案为例,它就具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角色:除了作为传统指导工程的作用之外,城市设计方案同样还可以在研究各种布局对各种空间可能性和促进人们交流的媒介方面发挥关键性的作用,结合当今在可视化方面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完全可以使城市设计方案成为各方沟通交流、研究可行路径的平台。

笔谈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

供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设计学术委员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