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思维,该改改了

2016-11-22 08:49 来源:新京报 作者:唐黎明

城市之间的过度竞争,使得地方主政者往往把城市当作政绩表演的舞台,反而忘记了城市是拿给人类居住的。

中国三十多年的城市化,给城乡面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病。从京沪等一线城市,到成都重庆等二三线城市,从东部沿海城市,到西部内陆城市,城市病仿佛城市化一个硬币的另一面,如影随形:许多大城市往往在一场暴雨的洗礼下显露出良心,山城变成了水城,内陆城市也可以看海;城市里星星点点的化工园区,也传来此起彼伏的爆炸声……空气污染、交通拥堵、地下管道爆裂,各种城市病患或隐或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威胁着城市安全。

如果我们抽丝剥茧,寻根究底,这些城市病的根源,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归因于政府部门长久以来秉持的规划设计思维:条块分割的规划思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规划部门和设计单位,多沿袭苏联模式的规划设计思想思维,即大尺度的条块分割的规划思维。以大尺度、大规模、大体量、大区块、简单机械化、功能单一的开发为主要特征。这种规划方法相对简单,在规划图纸上以河流或道路为界,就可以划分出各种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金融区、政务区等等,手起笔落各种美好的前景跃然于图纸上,却很少有人去思考背后的为什么。为什么此处是个商业区,它的交通区位合适吗?为什么此处是工业区,区域的资源要素能支撑工业的发展吗?而这些都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关键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给城市带来的伤害正慢慢显现,交通拥堵、睡城、卧城、空城等等“城市病”,在空间上都可以直接间接的归因于这种传统而机械的城市规划思维。

更严重的是,条块分割的背后是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互相为了GDP而竞争的地方政府。你搞一个CBD,我就要搞一个RBD,你是国际金融中心,我是亚洲金融中心,互相竞争,比谁的马路修得更宽,广场修得更大,摩天大楼修得更高。区块间的定位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切都是围绕着政绩GDP的竞争。城市之间的过度竞争,使得地方主政者往往把城市当作政绩表演的舞台,反而忘记了城市是拿给人类居住的,以政绩为导向的城市建设,自然会导致城市病丛生。

城市的道路和广场,也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一是割裂了原有的城市文化联系,二是割裂了城市的空间联系。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曾经修建了宽度达120米的大道,拆毁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其终端连接的是体量巨大的议会大厦。这些庞大的建筑群花费20多亿美元,建筑规模达220万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到东欧剧变时还有四层地下建筑尚未完工,只剩与城市格格不入的建筑物昭示着那段历史。而过宽的马路、过大的城市广场,经常会割裂城市内部的空间联系,甚至造成城市孤岛,扼杀原有的活力。

条块分割的城市规划思维,正在侵蚀着城市的活力,单一的规划思维,扼杀了城市的多样性,使得人们在一个个居住区、工业区、商务区之间疲于奔命,将大把的青春和时间浪费在道路上,这样的城市,很难让人觉得宜居美好。归根到底,城市是拿给人居住生活的,城市规划也应以人的需求为本,多一点人本关怀,少一些行政指令,这也是根治中国城市病的最佳入口。

(安邦咨询合伙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