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自由论坛十七:城市中心区更新的新路径与新挑战

2016-10-08 09:3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2016年9月24日至26日在辽宁沈阳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承办的自由论坛“城市中心区更新的新路径与新挑战”上,专家由我国中心区城市更新的历史功绩与存在问题展开讨论,交流了各城市在更新实践中的经验体会,探讨了未来城市中心区更新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从国家政策与法规、社会经济与公众参与、历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多学科综合等多个维度对中心区更新的实施路径提出了建议,并对我国中心区更新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本论坛由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阳建强教授主持,我们为大家整理总结了参与论坛的专家们的主要观点与大家分享。

开场发言

阳建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教授

阳建强教授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之一,而中心区更新又是首当其冲。

阳教授以南京为例,讲述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以来,我国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取得的非凡的成绩,在交通的融合、产业结构的发展、市民商业与社会活动的丰富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然而,现状的中心区实际上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谁主导中心区开发,是政府、市民还是开发商?中心区的街区模式是从大街区向小街区发展,还是两者兼并?如何利用交通与空间的复合关系,是仅满足交通还是要跟人的需求结合?在中心区现状高度集约的发展状态下如何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富有人性的环境?等等。

阳教授对中心区更新的话题进行了抛砖引玉式的解读,并讲到,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新的挑战不断出现,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城市更新新的路径。

城市更新再探索

陈为邦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顾问  原建设部总规划师

首先,陈先生谈到城市更新离不开国家的大形势,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多规合一、行政管理、政府行为,规划作为一种科学、政府职能和社会活动的结合,必须服务现实,实事求是。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主要取决于经济和市场,要紧密结合经济学、社会学等进行研究。

其次,陈先生讲到城市的更新是历史的常态,是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心区的更新,特别是老城区里的中心区是核心,是更加成熟和复杂的地区,其更新必然是政府行为和资本的结合,也是矛盾突出点。

第三,城市规划具有不确定性和确定性双重属性,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很难对其做出预测,但对资源、土地、历史文化等的控制与保护又是确定的和必须的,对于城市未来的不确定性不等于放弃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测,规律是存在的,未来是可知的。

第四,在城市更新的方式上,既有新提出的双修,又有传统的织补,陈先生指出城市中心区更多属于点式的更新,甚至需要精密的织补,而非大拆大建。

第五,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当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处理好产权的关系,作为规划师,还是要以规划目标为导向,不能将经济利益作为核心,还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最后,陈先生指出中心区更新受政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较大,现状房地产泡沫危机、地价成本上升、资源生态保护、居民生活环境改善等都将成为未来中心区更新的新挑战,作为规划师,要以平常心应对更新的常态,对地块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多种信息,力求做出合理的判断。

实践案例引起的城市更新规划理论基础问题

周剑云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教授

周剑云教授从上海新天地、猎德村和深圳园岭小区这三个更新改造实例出发,直至收益分配的不公,以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平为视角,探讨了城市更新的动因、机制、土地再开发权益等深刻问题。

针对如何平衡更新过程中的权利和利益,周教授提出土地开发权的概念,他说,土地开发权是我们在城市更新中整合权利、空间和土地的有效工具,城市更新必须从空间配置资源转向公平配置开发权,同时,应建立开发权市场,即容积率转移市场和开发权交易制度,最终实现权利和空间发展的一致性。

沈阳中心区更新的回顾与反思

赵晖 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教授级高工

赵晖局长以沈阳中心区的更新发展为主题,首先,介绍了沈阳中心区的更新发展历程,其次,从环境整治、土地开发、文化重构、更新模式四个方面梳理了沈阳现状中心区更新的主要成就,也指出现状仍面临着文化空心化、空间资源浪费、尺度非人性化、缺少地方法规保障等问题。

最后,赵局长提出,沈阳在未来的中心区更新工作中将从路径、方法、内容、决策、制度等方向进一步提升,通过努力,实现沈阳建设和发展的华丽转身,为实现幸福沈阳、活力沈阳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以交通为主导的沈阳中心区城市更新研究&实践

刘威 沈阳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院长

刘院长主要从交通方面来分析近年来沈阳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认为交通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把某一个点或者某一条线解决好了交通就会好,要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来综合考虑。

首先,从点的方面,通过对万象城和龙之梦两个案例地铁衔接、建筑开口、外形空间、商业业态的分析,说明应在多方式衔接、立体开发等前提下做出整个的体系。

其次,从线的方面,针对“金廊”的大规模开发,提出来以青年大街为中心,形成多级的保护壳,一级保护壳是短距离道路,第二级是从更大范围,通过外围快速路形成封闭的保护壳,把长距离交通进行分散;第三是对慢性系统打造了很多支路,进行微循环,缓解内部交通。

最后,从面的方面,借助打造铁西区双快系统,通过用时间换取空间的优势,来保证整个交通环境。

城市中心区有机更新 规划方法与政策

王林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王林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关于上海城市更新在过去这么多年中的困惑和方法。

首先,针对上海人口和土地两个指标的严重超标,王教授认为应当启动新一轮的城市管理,并提出城市用地零增长的概念,即取消大规模的新增长用地。

其次,要以人为本,对城市更新进行重新思考。例如面对网络社会的冲击,人们对公共交流空间品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通过上海已经划定的历史风貌保护道路,提出只要是大城市,交通永远是问题,并且拓宽道路是不能根本上解决城市中心区交通问题的。

最后,通过上海外滩、田子坊和石库门的更新案例分析,提出从城市更新的趋势来说,今后更多的是小规模渐进式的,更多是小规模针灸式的,更多是自下而上而非政府主导的,更多是公众参与协调协商的。

南京中心区更新研究

孙世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副院长

结合对南京中心区多年的研究,孙院长认为中心区更新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城市里面的矛盾或者发展中的过程和更新的主题也发生在中心区这个范围里面。

其次,虽然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是必然现象,但中心区的交通不是不能缓解的,关键是如何跟城市空间结合。

同时,中心区更新在新的时期一定是注重社会空间的更新,之前我们比较重视物质更新的改造,社会空间我想是下一步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最后,孙院长认为当前我们更新的研究主要是注重对更新模式、功能配置、更新方法的研究,而中心区的更新是一个循环过程,它是一个不断的过程。我们在做具体研究的时候,要认清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应对策略。

基于社会学的中心区更新

周蜀秦 南京市社科院城市发展所 副所长

周博士认为,面对城市、产业和社会的,作为政府或者最终的开发力量,在这么大的一个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条件下能掌握的就是空间。

其次,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规划管理发展史的回顾,周博士认为增长不等同于发展。我们现处于以治理为核心的阶段。因为城市更新回到这个概念,增量规划转成存量转化,存量转化其实是秩序调整的问题,秩序重建的问题。从逻辑上讲,从方法论上讲,都是一个治理的问题。如何围绕更加全新的目标去制度安排、政策安排值得思考。

最后,周博士提出我们要更多的挖掘城市空间的承载能力,而不是把这些人单纯地推出去,我们应当建立更多的规范,通过这样一种精致的织补做到社区营造和社区治理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未来持续的发展奠定最根本的基础,否则永远陷入到周期的波动和衰落当中去。

总结发言

陈为邦先生:

中心区绝对是多元化的,它的更新不只是建筑师、工程师、城市规划师来参与,一定要有社会学、文化还有美术家以及居民很多方面来参加。如果穷人都走了留下的都是高尚人士,那就失败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对于这种复杂的问题像上海、重庆、北京的经验都是很丰富的,我们要把这些典型的事例深入地剖析,多方联系。

阳建强教授:

中心区的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过程,应该采取渐进更新的方式,考虑多因素的影响,要因地制宜。在更新的过程中,城市的公共空间、基础设施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像交通的支撑条件非常重要,要创造这种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中心区是一种高密集的地区,在高密集发展的营造过程中,如何把多元化的功能需求、人的活动需求考虑进去,营造一个富有活力的、持续的而且很健康的城市中心,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