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大城市扩容是扶贫的另一出路

2016-09-22 10:45 来源:新华网 作者:梁建章

摘要:经济的变局中,城市的发展起落不定,曾经拥有辉煌历史和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现在“泯然众城矣”;另一些城市正在依托新的经济引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经济的变局中,城市的发展起落不定,一方面,一些曾经拥有辉煌历史和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现在却“泯然众城矣”;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正在依托新的经济引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是什么要素导致了城市发展轨迹的分异?哪些才是催动城市崛起的动能?未来城市发展又该制定怎样的发展目标?城市群建设和城市规划蓝图正在铺开,思客邀请智库专家解读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新格局、新模式、新思路。

关于扶贫,实际上最有效的办法是让贫困人口移民到城市里,而只有大城市才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即使他们在大城市也只能做服务员、保洁、保安、快递等最底层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生活和未来要远比贫困农村要好。尤其是能够给他们的下一代在大城市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虽然收入有高低不同,但职业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一个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既需要“精英管理人才”,也同样需要“最底层的劳动者”。只要是合法的工作,就不应受到社会歧视。

为什么大城市能够提供最多的工作机会呢?这是因为大城市是创新和创业的热土,吸引了大量新的企业。大城市有优质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所以,大城市能吸引全球最顶尖的人才。这些人需要保姆、服务员等各种低技能的服务人员。所以,大城市既可创造很多高技能的就业机会,又能容纳很多低技能的就业机会。

当然有人担心说上海、北京已经2000多万人口,还能容下多少人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需要了解上海到底有多大?在很多人的认知中,上海所拥有的空间即便容纳现有的2000多万人口已属拥挤,遑论进一步扩容。但这种认知未必属实。

为了得到更直观的印象,可以在卫星地图上使用相同的比例尺来对比上海和东京。两地之前一个显著的区别是东京的土地开发率远远超过上海,由于大量土地处于未开发状态,上海的城市“留白”太多,拉低了市域面积的实际使用率,导致上海过度“拥挤”。而且东京周围少量没有开发的土地是像富士山这样的山区,而上海周边都是长江三角洲平原。

东京通过中心区域对外产生积极的辐射效应,覆盖范围逐渐蔓延到横滨、千叶,整个区域处于相对均衡的发展状况。而上海却呈现出另一种景象:临近上海的苏州、昆山等城市都已充分开发,但介于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嘉定、青浦等地区,却闲置了大片的土地资源。而这种郊区交通的困境并不是因为上海人口太多。根据我们的研究,城市拥堵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跟人口总量无关。在世界上最拥堵的十大城市中,只有洛杉矶位于发达国家,其他城市都属于土耳其、巴西、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波兰等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国家。可以说,规划能力的相对落后和公共交通的投入不足,才是导致拥堵的关键因素。

上海近年一直以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目标,自然应参考国际上发达城市的经验。除东京外,新加坡也值得上海参照。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国土面积为71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在550万左右,居住宽松,环境优美,在国际上被誉为花园城市。与之相比,上海市域面积高达6340平方公里,接近新加坡的9倍,而且地势更为平坦。如果达到新加坡的人口密度,上海可容纳4500万人口,远超过上海城市规划设定的2500万的上限。

我们之前曾经多次论述城市集聚效应在推动创新发展上的意义。比如创新企业为什么要聚集在大城市?因为创新公司的研发人数越来越多,这些研发人员需要在一个地点面对面交流,相互之间会因为思想碰撞而不断产生创新动力,而且这种动力会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而呈现几何级别上升。另外,大城市有最好的大学,可以培养更多的研发人才,满足创新企业的需求。哪怕在大城市创业失败,也可以加入其他公司,创业失败的成本低。还有,大城市的直达航班多,更方便和世界交流。大城市的医疗、教育等资源更丰富。大城市的生活丰富多彩,容易吸引顶尖人才。所以,大城市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创新和研发,这些高技能人才也会带动很多低级能服务业的就业。

如果上海真的有5000万人,如何解决交通问题呢?

在交通方面,应在城市中心与郊区、郊区与郊区之间建设高速轨道交通。目前的郊区轨道交通,要么是平均2公里一站的低速地铁,要么是50公里一站的城际高铁。从郊区的发展来看,建设10公里左右一站的郊区高铁,才具有极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比如在日本,横滨到东京市区相距不到30公里,两地就是通过只停1到2站的高速列车连接。如果在上海郊区建设时速200公里、每10公里设置一站的高铁,那么即便从最远的郊区到市中心也只要30分钟。或许短期来看,这样的交通建设成本会很高,但其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要远比在甘肃山村里建设高速公路要高得多。

另外,在郊县的卫星城,要规划商业和教育资源,把居民区、商业区、办公区、学校和医院等混和在一起。不要搞CBD和集中建设办公楼,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通勤时间。新加坡的居住小区就是就近规划购物、学校等各种便利设施来减少通勤时间。万达的商业地产的成功之处就是把办公、商业、酒店混在一起开发。

合理的规划和高速轨道交通的投入能够充分开发郊区土地资源,会大大提高上海、北京的住宅有效供应。这对大城市的房价,尤其是郊区的房价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郊区的房价也许只有市区的三分之一,比如保持在每平方米2万元左右的水平。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就能继续保持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而不是让高房价成为阻挡优秀人才的门槛。唯有如此,中国的大城市才有希望继续保持创新活力,争取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能容纳更多的低技能人口。

除了吸引年轻人之外,郊区还可以建设更多的老年社区。目前无论上海还是北京,都已经面临严重老龄化的趋势。由于考虑到生活习惯、亲属关系以及医疗报销等因素,本地老年居民很难接受“异地养老”的安排。如果郊区能提供便捷的交通方案和方便的生活设施,老人可以卖掉中心城区的房产,转而在空间更开阔、空气更好的郊区颐养天年,而他们的子女也可以经常过去探视。利用市中心和郊区的房产差价,这些老人可以掌握更多的现金,从而提升晚年生活的质量,而不是蜗居在市中心的房屋中节衣缩食。

大城市扩容还对整体中国的环境保护有利,如果从生存环境恶劣、生态脆弱的贫困地区迁出大量贫困人口,那么不仅这些贫困人口将永久脱贫,那边的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改善。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