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仇保兴:不尊重城市交通规律,必受罚!

2016-03-21 09:24 来源:财经网

【财经网讯】“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一个规律五个统筹,其中一个统筹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起来,而不是被割裂,被高速公路模式所割裂,那是非常愚蠢的,根本谈不上智慧。”3月18日,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智慧出行——未来城市峰会”上如此表示。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

仇保兴指出,一个非常巨大的错误,就是建了无数高架桥,立交桥。咱们边上有一个城市叫济南,为了建一个城市中心的立交桥,建立了一个五层的塔式,本来就为了交通立交,把它做成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许多外地人到这里都觉得不知道怎么开,你现在看,高架桥怎么能够把公交从上面停下来,怎么能够上车,怎么能够下游客,而且割裂了城市的空间。

在谈到“小区打开”,仇保兴表示,交通进入口袋,没有通路,没有穿插,这种口袋式设计对人口密度一个平方公里低于1000人的地方是一个好的城市,对于一个一平方公里一万人的地方那就是一个毒药,中国就是服了这个毒药,用口袋式的设计搞了许多社区,封闭式,整个毛细管全部的拥堵。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仇保兴:

今天跟大家交流城市的交通应该尊重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我们在前30年,犯过一个巨大的错误,就是把城市外的交通模式引入到城市,这也不仅是中国,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重复着同样的错误。那么,我们应有的模式是什么呢?应该首先是紧凑,第二是多样化,第三是低排的,能够应对雾霾的,最后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它是舒适的。

那么,首先紧凑。为什么紧凑呢?为什么不可以像美国一样呢?城市的交通问题跟城市之间的交通,一个最巨大的区别就在于城市的交通是在紧凑的城市的螺丝壳里面做道场,实际上是一种稀缺的城市空间资源如何合理分配,这是最基本的。像在这个房间里,我们设计自己住所的时候通道怎么布置,卧室、客厅怎么布置,通道多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面积就小了,它是一个相互之间非此即彼这么一种关系。所以说,我们中国的城市交通就是在紧凑的空间里面做精密的空间资源分配。那么,这就要讲到中国的文化怎么看待西方的城市,比如巴黎,巴塞罗那。像阴阳一样,对一个城市来讲,阳的空间是什么,就是建筑,是凸起的,阴的空间是道路、绿化、广场,围绕着阳的空间,阴的空间与阳的空间相互抱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越完整,越细密,这个城市的机理,交通脉络的分布越科学,越理性,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大家可以看到巴塞罗那、巴黎等,这几个城市跟现在高级手表一看完全一样,是对称的、庄严的、充满着美的,那是上个世纪30年代有人提出来的,城市应该是对称的,应该是庄重的,应该是充满着对称美的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用阴阳抱合智慧看待密集型的空间城市。这就要讲到不同的交通工具占有的空间量。因为正是我们新型城镇化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集约,也就是新型城镇化一个最强烈,最有效的约束工具,一个平方公里的城市建筑区必须容纳一万人口,也就是每一个人在城市里占有的空间不能超过100平方米,包括你的居住,包括你的空间,交通,包括你的游玩,包括你的工业,包括你的商业,统统包括在内。这就是我们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也是为了应对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紧凑型的城市。

既然紧凑是一个硬约束指标,城市交通就变得比任何国家空间资源更加稀缺,更加注意经济的分配,这就是绿色优先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说,任何城市的交通模式都要追求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应。那么,我们聚焦在空间上,私家人、自行车、步行比较,在静止状态下10平方米,1.4平方米,0.3平方米。速度提高的时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了一个试验,私家车所需要的城市空间约等于自行车的20倍。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出来,你看它的变化,在自行车上面,在三个公交上面,然后在一个轨道交通上,大家可以看到它的空间关系怎么样。公交就是用紧凑型的交通工具适应紧凑型的空间,为什么地铁不仅是紧凑,而且把紧凑的空间挪到地下去。其实咱们用这个空间分配的理论就可以看出城市之间的交通与城市内部的交通是截然不同的。一旦混合了以后,变成了愚蠢,彻底的愚蠢。跟我们现在说的智慧出行完全不一样。

所以中国的城市结构就是紧凑,根据我们国家的详细标准,比如说居住用地25%到40%,交通用地10%到30%,一般只有12%左右。我们有一个中长期规划提高到40%,我觉得是很难实现的。绿地面积在10%到15%,工业用地占15%到30%,现在工业用地太大了,普遍是40%以上。我们中规院有1000多个人员都是硕士、博士以上学历,对36个城市30年的规划统计都是他们做。70%的城市人均用地控制在96到150平方米之间,这在大中城市里面是完全可以做的。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跟美国城市人口密度变化,基本上有一点下垂,基本是可控的。美国城市的空间密度下降3倍之后,还在不断地下降。结果造成一个美国人所消耗的汽油相当于五个欧盟人。杉矶是第一个把交通外的手段引入到城市交通内部的一个实验性。第一个让汽车跑起来的城市,第一个把空间资源按照30%以上分配给交通的这个城市。

洛杉矶50个组团,高速公路连起来。这样一种企图用机械的办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其实解决不了,它遭遇到两大悖论。第一、拓宽道路,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就提出城市的交通不能用几条道路的拓宽来解决。第二、让城市规划,城市的空间来适应汽车,适应不了。所以,洛杉矶连续七年被美国交通协会评定为交通拥堵最严重的城市,附带一个空气中间的臭氧含量最高的城市,最后还有一个驾驶员脾气最暴躁的城市。

那么,在陆家嘴我们也曾经犯过错误,当时陆家嘴三个1/3,建筑占地1/3,绿地1/3,交通站1/3。但是结果出现陆家嘴从这个大楼到另外一个大楼看着很近,但是要绕一个大圈,没有步行道,没有自行车道什么都没有,兜好几个圈,再到另一个大楼。那是很荒唐的事情,这不是智慧出行,完全是愚蠢出行,正好是智慧的反面,结果重新把它改过来了,现在还在调整中,所以这个错误犯得很大,上海我们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

深圳的市中心福田区,当时设计了一个步行道,他们说什么时代,还设计步行道,现在重新翻过来挖地,挖出步行道,自行道。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追求这种与中国的模式相匹配的,要拒绝城外交通这个模式,因为我们要追求TOD的开发模式,这种TOD的开发模式发明者是美国人,美国讲这个地方由于土地私有化,在中国如鱼得水。那么,TOD是什么呢?TOD很重要,我们把这个城市的空间组成了若干个组团,那么,这个组团1、2、3、4、5,一共六个组团,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用地模式,居住、商业、绿化、公共等。每一个组合模式都是紧凑的,然后我们用地铁,或者BRT串起来,在地铁和BRT就产生高密度的人流,所以,整个形成高密度,高效率,高空间应用这么一个良性的循环。

那么,我们从建筑跟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我们除了平面的功能复合,要逐步转向立体的复合。在上干线中间我们复合了居住、商业、办公、绿化、旅游,甚至公园等等。所以在比较成功的香港新城,当地的规划师就告诉我,他说我们在地铁口的附近启动就业,相当于一个新城30万人口的70%就业岗位都在地铁,区里面的图书馆也都在地铁,都在这里,是立体的。

那么,这种立体的复合功能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组合起来就产生了一个立体的、交织的,跟地下的地铁相匹配的这么一种多功能,多样化,不出户就可以把吃住行工作达成,这是我们一种理想,这种理想也是基于无数次成功的实践,也无数次被愚蠢的权力,有权很愚蠢,所以,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一个规律五个统筹,其中一个统筹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统筹起来,而不是被割裂,被高速公路模式所割裂,那是非常愚蠢的,根本谈不上智慧。

第二、多样,人的天性就喜欢多样化,怎么多样呢?大家可以看到,美国的交通院排在第一名。路网前段时间炒得很热,天翻地覆,什么小区打开,我说小区打开就是为了小区多开两个门,为了小区居民出行方便。那么,为什么多打个门就解决问题了,这不是简单的事情吗?我们可以A、B、C、D交通路网的演变,这是法国的交通中心编的演变史,A处在城市自由设计,B是工业化文明鼎盛,C是慢慢的进入城市化衰退的时候,路网逐步逐步被中断了,D是郊区化了,就是口袋式设计,交通进入口袋,没有通路,没有穿插,这种口袋式设计对人口密度一个平方公里低于1000人的地方是一个好的城市,对于一个一平方公里一万人的地方那就是一个毒药,我们中国就服了这个毒药,用口袋式的设计搞了许多社区,封闭式,整个毛细管全部的拥堵。

仿生学太奇妙了,一个蚂蚁的蚁巢里面有多少只蚂蚁,它是遵循了仿生学。所以说,树叶是这样,蚁巢是这样,一切不拥堵的空间都是这种结构。但是,我们这种运输导向的路网,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一般就是两道路,有的就是两到三,不可能是二十,这个就是自己人为的,不是智慧的。我们的蚂蚁它的进化史有一亿多年,人类就300万年,所以说,蚂蚁的蚁窝里面不拥堵,我们向蚂蚁学习,我们300年的生物要向500年的生物学习,这就是仿生学。

人类天生有一个习惯就是等级制,比方说,我们把城市空间分成不同的交通等级,到机场去,A走路,B坐公交,C坐地铁,交通工具要坐三次,然后再到机场。那么,合理的模式是什么呢?合理的模式A、B、C三种工具都可以到达机场。那么,其中有一个工具坏了,没问题,大家还有选择,这是一个并列的、多样化的混合结构,比串联的等级制的结构交通要通畅的多,人们的多样性选择也合理,这是一个常识,也是蚁巢里面推出来的常识。另外,真正复合,每个Block少于一百米的图是鸟瞰的,不好看,但是人看很舒服。所以,人类设计城市的时候经常是鸟瞰起来束缚,自己看着很不舒服,你说这个是愚蠢还是智慧呢?所以,这张图从原来的设计改成不漂亮的设计,但是是管用的。也就是一个平方公里原来的路口只有20个,改成路口超过100个,这几个巨大区别与后来的低碳人行、通畅的交通,路网的密度结构一致起来。

第三个多样化的关键,我们一个非常巨大的错误,就是建了无数高架桥,立交桥。咱们边上有一个城市叫济南,为了建一个城市中心的立交桥,建立了一个五层的塔式,本来就为了交通立交,把它做成一个标志性的建筑,许多外地人到这里都觉得不知道怎么开,你现在看,高架桥怎么能够把公交从上面停下来,怎么能够上车,怎么能够下游客,而且割裂了城市的空间。我们反过来看比我们早了300年的启动城市化的,所有的立交,该立交的时候立交,没有一个立交的形象说明。中国的电动自行车,没有一个部委主张你们发展电动自行车,我们给你支持,这种自下而上的智慧,比从上而下的指令要强一点。现在中国电动自行车以30%的速度向前发展,现在可能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要出现大量的租用的电动自行车,而且可以用可再生能源来充电。

第三个哀诉就是低碳,因为交通工具是当前所有的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最大的排放源。那么,人家就不相信,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在空气污染方面唯一一个改变30年有公开数据的就是香港,香港的1978年开始一直到2006年真实的数据。再看成是的交通结构,路网结构跟交通的能耗之间的关系,我们全世界分三个组团,北美组团、欧洲组团、亚洲组团,亚洲组团是最低的,北美有一个专门的单词,叫过度的郊区化,就是描写北美。那么,欧洲是城市化在先,它的路网结构是按照过去满车的路网结构确定的,所以它是高密度的。所以,欧洲500多辆小汽车,美国800多辆小汽车,但是欧洲小汽车的出行率低于50%,美国高于80%,还有欧盟的小车拥有者都是小型的,美国都是大型的车。

那么,所有这些交通工具对PM2.5,对氮氧化合物的贡献。我们再看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的1/8,大家看一下,我们进摩托,不能进电动自行车。我们的近邻日本走小型的电动车的路子。那么,小型电动车的路子更适应紧凑的空间,大型电动车的路子是适应美国。我们中国非常不幸的,不够智慧。所以,智慧出行由许许多多的政策来决定。这些小型的,电动的自行车再加一个或者两个轮子,再加一个底盘,再加上一个盖,发动机一上,就适应于城市的紧凑的空间。

第四个就是舒适。我们的公交,我们的TOD,我们的BRT这些工具为什么不能跟私家车媲美呢?TOD的模式实际上是“十一五”人们能够就近的。所以,TOD在中国是非常的重要。我们提倡紧凑的,任何事情500米搞定,要发展300米那就是英雄。那么,需求侧管理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你的空间资源是有限的,需求是供给,这个跟我们供给侧改革正好相反。所以,需求是一个大潮流,不可阻挡,你要想智慧,就要更加人性化的需求和管理。所以,我们看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首先就是一个车辆的需求管理,北京、上海,上海是人比北京多,钱比北京多,但是实施下来以后,每100人上海不到6辆车,北京20辆车,完全不一样,那你交通的质量就不同。

在欧洲当人要横穿马路的时候车必须要停下来,自行车来了红灯变绿灯,巴塞罗那的步行道把原来的车行道盖成步行道。看我们西直门地铁两个交叉,地铁异常复杂,出来毫不犹豫出来了,找公交要走200米,公交再找高铁,又要走500米,进高铁站又要走300米。所以,口子通上来就可以方便,而不是为了实际。BRT是最终的有可能取代私家车,跟私家车舒适性能够相适应的唯一的公交模式,这种公交模式很昂贵、复杂,在中国很有发展前途,这种交通网络可以在空中,也可以在地下,而且完全是通过悬在空中的交通模式,一般500辆车就可以代替2万辆私家车的交通工具。

所以,我们做个小结,紧凑是什么?紧凑就是我们以交通工具的小型化、便捷化、多样化来适应高密度城市空间的资源稀缺性。多样是什么?以丰富种类的交通载体来适应现代城市的机动性需求。第一个还是无污染,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大家知道现在不良性循环的事情,包括很多白领丽人先是坐小车,坐到健身房,然后再锻炼,骑自行车骑一个小时,然后再坐车回来,为什么?本来自行车就可以。第四、舒适,为了人的舒适设计我们的城市,如果以长官的意识,这个城市交通就变得无比的复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