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两会新闻·一带一路 > 正文

明晰一带一路倡议设计 助力十三五区域协同发展

2016-03-04 11:30 来源:新浪网

从地方两会和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如何从推动“十三五”规划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明确“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无疑是今年两会的重要议题。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一带一路”建设从 “开局起步”到“全面推进”的转变之年,如何进一步将“一带一路”与“十三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特别是统筹协调各个地方政府“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规划、发挥节点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将成为本次两会十分关注的一个焦点。

挖掘“一带一路”多元增长动力,拓展“十三五”发展新空间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在完成了第一个阶段战略理念传播的任务后,后续工作的重点是对更具操作性的发展机制内涵的具体化。“十三五”规划把“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发展的引擎,但是这个引擎发挥什么样的具体作用?也就是说,“一带一路”的推动力作用体现在哪里,带来的机遇有哪些,可以拓展哪些战略新空间,特别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如何结合形成合力等具体课题是本次会议及今后一段时间亟待厘清的问题。这就需要不仅仅从简单的疏解产能过剩的层面出发理解“一带一路”的动力,更要从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的重新调整出发,从产业、市场、项目的具体对接出发,从培育合作新优势出发,从深度要素整合出发,特别是从创新多元增长动力出发,引入适应新发展的治理新理念、新思路,唤起现有经济治理机制的潜在活力,从创新增长点、构建增长带、打造增长极等维度,挖掘“一带一路”的潜力和空间。

统筹地方政府建设规划,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毫无疑问“一带一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机遇。但是随着“一带一路”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如何实现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一带一路”面临的重要问题。这需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经济带之间各个层次的互联互通,在三个增长极间形成内在的区域协同增长机制;二是破除利益藩篱,通过构建省级“一带一路”建设协同机制和合作新平台,共同制定合作内容、方式、时间表、路线图等对接举措的具体内容。在统一的框架内对各个地方进行精准的功能定位,形成统一的大市场,打造互补共享合作的格局;三是在国家层次战略规划对接的基础上,各个地方也要对接各自对口地区国家的规划,发挥各方比较优势,培育合作新优势,特别是创新新的增长点。

深化国际次区域合作,探索节点城市区域辐射功能

“一带一路”的活力取决于次区域合作的水平,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为依托,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的建设,强化节点城市的区域服务功能。以产业集聚创新为动力,构建“一带一路”沿线节点城市产业价值链体系,挖掘次区域化带来的贸易、投资创造和转移效应,形成项目、园区、城市、区域四个层次完整的“经贸走廊”区域化发展体系。具体来说,要从重构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出发,从整个“一带一路”经济带城市群全局、从国内“一带一路”经济带区域城市群、从节点城市所在区域这三个层次着眼确定城市定位,决定节点城市在这三个层次应该发挥的具体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区内产业、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相互合作,实现要素整合,推动节点城市的国内外对口合作,发挥合作园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的集聚和示范作用,在更大范围推广复制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形成各有侧重的对外开放基地,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