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谢映霞:市政工程规划建设规律

2016-02-01 16:46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作者:谢映霞

编者按:

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之际,中央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对城市工作进行专门研究部署。会议上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做好“五大统筹”。

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放到了第一位是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近30年来的城市工作由于没有考虑到城市自身成长发展的规律,过度的倚重经济考量和城市职能,在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未来新的一轮城市建设应在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

为此,中国城市规划网推出系列文章,与多位专家共同聚焦城市发展规律。本期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院长谢映霞解读市政工程规划建设规律。

谢映霞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镇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副院长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文件,加大了投资建设力度,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出台了相应的技术政策,各地区综合管廊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河整治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这种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尊重城市的建设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例外。而现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工程项目政治化。有的城市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一味迎合上面的要求,即使要求不合理,也不敢或不能提出反对意见,或是提了也没有用。结果盲目建设和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些人形容如此下去会造成新一轮的政绩工程。

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起地面构筑物的建设更为困难和复杂。这是因为基础设施具有系统性强、隐蔽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而且投资大、见效慢。因此,规划建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

系统性。市政基础设施涉及多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建设项目只是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因此会产生局部和全局的矛盾,近期和远期的矛盾。例如设施建多了、建大了短期没有用户需求,建少了、建小了又满足不了长远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规划要有很好的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城市未来发展对各个专业基础设施的需求,预留好各个专业的发展接口,解决好长远需求与近期建设的矛盾。

综合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专业、多个部门,地下设施不仅有水、电、气、热,还有轨道交通、地下交通通道、商业综合体等。因此,规划时要一并考虑这些专业需求,要通盘考虑,综合协调,各个专业部门的相互配合对建好城市基础设施十分重要。

差异性。中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不仅自然条件各具特色,而且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差距也很大,因此规划建设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因地置宜的制定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综合管廊在特大城市、大城市以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建设需求量就大,其他地区就小得多。以北京市为例,既有未来科技城、中央CBD、通州副中心区这样的新区建设要求,又有王府井、新街口这样的老城区既有管线改造的需求,管线单位要求入廊的积极性也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可以加大综合管廊建设的力度。反之,有的城市就不一定适宜大规模推广建设。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如此,不同地区降雨条件和地形地貌不同,土壤渗透率也不同,下垫面的差异性很大,要解决的问题不一样,因此规划建设的思路就不一样,渗、滞、蓄、净、用、排设施建设的顺序和比例也会随着区域不同而变化。

隐蔽性。有些建设项目的不良影响不是马上暴露出来的,其实施效果显现时间滞后。例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项目建成后很长时间才显现出来。再加上基础设施投资大,因此对建设项目、特别是对重大建设项目要加强前期研究和论证,尊重客观规律。

城市发展阶段影响。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及水平与建设城市的观念有关,也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规划建设要把握城市的发展阶段,合理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和标准,即不要冒进,欲速则不达;又不要滞后,制约城市发展。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