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提速 住建部拟吸引民资参与

2015-04-15 16:3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记者 纪睿坤 实习记者 聂鹂欧

“综合管廊的建设不仅拉动经济,还是城市建设的拐点和转折点。从此,中国将告别过去那种在地下乱拉乱设的状况。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先进。”住建部长陈政高在日前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上表态。

根据住建部网站4月13日披露的信息,全国各省建设系统共350人参与此次培训,标志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启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公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

根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市仅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四类市政地下管线长度已超过148万公里。如果按照综合管廊的设计模式,将这几种管道设计为一体,建设管廊长度约为37万公里左右,不计算拆迁等成本的情况下,所需资金就将达近4万亿元。

记者另据住建部获悉,5月末,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即将出台,该文件的出台将成为综合管廊建设的重要依据。

技术标准5月出台

目前,我国尚未有关于综合管廊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武汉双强管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吟秋表示,“因为标准缺失,在实际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有些管廊会因为容量不足或者过大而造成浪费。”在城市地下管廊附近再增设地下市政管线的情况很常见,也存在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安全可靠性差,出现反复损毁维修的现象。

中国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杨玉坤介绍,由于我们国家建设的过程当中,没有进行整体规划,或者是施工、设计不规范,造成我国很多城市的地下管网空间位置不合理,由此也导致地下管网零乱,难管。

据了解,1998年颁发的GB50289-1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只提到了设置综合管沟的条件,并无具体的设计要求及规范。2007年,上海市颁发的DJ/TJ08-2017-2007《世博会园区综合管沟建设标准》也只是针对世博会园区的综合管沟建设。

随着下个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以及后续规划的出台,城市综合管廊的标准缺失的局面将改变。

陈政高在上述培训会上提出要求,建设综合管廊不要一哄而上,更不能建“后悔工程”、“半拉子工程”,一定要达到当代国际标准,且必须因地制宜。新区可以全面推开,老区要适情而做,可以结合地铁建设、河道改造、老区改造、道路改造等进行。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张吟秋介绍,综合管廊建设属于前期投入较高,建成后收益较大但回收周期较长的项目。

一直以来,我国地下管线市场化程度不高,大多由政府部门主导建设、运行与管理,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直接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筹集渠道单一。

“单纯靠财政资金、土地出让金、地方债、市政债、银行贷款,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利用社会资本。”陈政高表示,要利用社会资本就必须改革体制机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公用企业,要建立一个新体制,要实行企业化运营,政府给予补贴。

在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学军看来,社会资本进入的前提即是摸清家底,家底不清,很多基础工作就无依据。

根据国务院的要求,2015年底前,各地要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目前没有哪个城市能完全掌握地下管网的情况。”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贺明称,这也是全国首次最全面、规模最大的一次针对地下管线现状的普查工作。

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30多个职能和权属部门。

“多头管理和权属不清,也成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和后期维护的一大难题。”李学军介绍。

根据普查要求,普查将重点掌握地下管线的种类、数量、功能属性、材质、管径、权属单位、建设时间等相关信息,并将全面摸清存在的结构性隐患和危险源。

刘贺明称,普查结束后,将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管线信息系统,未来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的规划审批和施工许可管理将以该系统为依据。

参与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建设的超图软件总工程师梁军介绍,不动产登记系统将建成全国一张图的样式,地下管线的数据和系统建立后,也将纳入不动产登记系统。

李学军强调,“产权权属关系明确后,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社会资本才有可能进来,且系统的建设可以改善此前多头管理的难题。”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