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两会新闻 ▪ 区域发展 > 正文

详解区域发展战略组合拳 大区域协同发展

2015-03-11 16:5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时如是指出,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李克强称,在西部地区开工建设一批综合交通、能源、水利、生态、民生等重大项目,落实好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政策措施,加快中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网络等建设,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大对老少边穷地区支持力度,完善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政策。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序开工黄金水道治理、沿江码头口岸等重大项目,构筑综合立体大通道,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产业由东向西梯度转移。加强中西部重点开发区建设,深化泛珠等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这三大跨行政区域的发展战略几乎覆盖中国所有省份,内通外联,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最大的回旋余地。

多箭齐发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对记者分析,相比过去的区域发展战略,现在的区域发展更加注重跨行政区域的、大区域的协同发展。

在吴传清看来,包括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都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在更宽的范围内优化配置。这几大战略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拓展趋势。

吴传清说,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等跨区域经济区都是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串联起来,推动产业和经济的梯度发展,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在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也可以腾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同样是跨区域协同发展的范本。尽管协同发展说了很多年,但三地之间仍存在诸多障碍。从2014年开始,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对接三大领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从框架协议逐步进入到具体落实阶段。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3月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再进一步拓出去环渤海的共同发展,可以通过渤海湾由南到北以辽宁的“五点一线”到吉林的长春,再上到哈尔滨的哈大齐工业走廊,由南往北梯度开发以带动发展。

“一带一路”则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中的跨区域协同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认为,“一带一路”可以构建沿海与内陆、沿边地区全方位的开放体系。

除了这三大战略,南部的珠江经济带也将是跨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实际上,在南边还有一条珠江—西江经济带,它是由珠三角带动由东向西梯度开发的。”徐绍史说。

吴传清告诉记者,中西部发展起来后,就可以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作用。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对记者分析,在这三大战略中,京津冀是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点,长江经济带是一条很重要的线,而一带一路则是一个面。这三大战略覆盖了所有的省份,是全国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突破行政壁垒

为何现在更强调跨区域协同发展呢?

吴传清说,不同的阶段,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不一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必须要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因此,现在更加突出区域共同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很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劳动密集型和加工组装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寻找新的空间,东部才能释放出一些空间,发展新兴产业。目前跨行政区域的区域协作有了更为强烈的市场需要。

武汉一家小型电商企业负责人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的企业招聘,一个月包吃住、工资三四千元,招人还不难。但如果在珠三角、长三角,就很难招到工人。

不过,目前跨区域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其中,行政壁垒是最大的障碍。

彭澎去年上半年曾在粤西调研。他发现,广东的湛江、茂名、阳江港口群与广西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竞争十分激烈。这就涉及到各地资源整合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壁垒仍较为严重,较难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彭澎说。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