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相关新闻 > 正文

梁思成与正定古建筑的渊源

2015-01-08 17:55 来源:《老人世界》 作者:张永庆

梁思成生前曾多次考察河北正定古建筑,与正定有不解之缘。

梁思成,祖籍广东,梁启超长子,中国近代着名建筑学家。1901年生,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1928年回国,先后创办了东北、清华两座大学的建筑系,曾参与联合国大厦、新中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十大建筑等设计。20世纪30年代组织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大规模抢救中国古建筑的普查工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中国的建筑事业。

就是这样一位对中国建筑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世界级建筑学大师,何以能在不同年代,不惧兵荒马乱、不顾酷暑严寒和旅途劳顿,对正定县城的古建筑进行多次探访和考察呢?这说明,正定县城有使其探访和考察的价值所在。

正定是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县名,原为真定。真定之名,始于西汉,取真正安定之意。至清朝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皇帝名讳,始改为正定。自北魏皇始三年(公元398年)起,真定___正定,一直是郡、路,州,府的所在地,作为一个地区的行政中心,留下了众多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正定县城向有“古建筑群”之美誉,在周长12公里的古城内,密集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处,历史上名人荟萃,是常胜将军赵云故里,清朝乾隆皇帝曾七次驾临正定府。1994年,正定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就是因为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赡的古建筑遗存,吸引着梁思成,使他对正定县城情有独钟;也正因为有梁思成多次探访和考察所作的科学评价,才使古城正定得以增辉添彩。

1933年4月16日,梁思成第一次考察正定,原定两周,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当天下午5时来到正定,借住在隆兴寺,当晚便开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殿里阴深(森),对面几不见人,只听到上面蝙蝠唧唧叫唤”,才回方丈院晚斋。以后的几天,考察亦非常辛苦。对于这次考察,梁思成在其整理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写道:“今春四月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

第二次考察,是在当年即1933年11月,梁思成偕林徽因女士再次来到正定,“留定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1952年,时任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教授,利用暑假,带着学生来到正定考察测绘正定的古建筑。他们冒着酷暑,仅隆兴寺的摩尼殿就绘图几大本。陪同的人说,梁教授您可真下得辛苦啊!梁思成却指着摩尼殿的斗拱说:“我这辛苦算得了什么,绘制祖先的神妙结构也算是一种幸福。绘制下来,保存下来,为后人、为保存国宝出一份力,也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一份荣耀啊!”

1963年,梁思成教授已是顶级建筑学家,桃李满天下,着作等身高,誉满全球。此次考察,提出很多权威性

▲1933年,梁思成测绘正定隆兴寺时,在转轮藏殿檐下。的宝贵意见,为正定的文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破四旧”扫荡全国,梁思成的处境很不妙。然而他仍关心着正定的古文物,于5月16日上午,急电正定文物保管所:“马上把开元寺钟楼的唐代板门拆下来,留在那里怕是保不住了。”

梁思成的多次考察,除形成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这一甚有科学价值的考察总结,还绘制了大量的古建筑结构图,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结构摄影图片,为后来大批文物的“修旧如旧”提供了翔实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考察,他对正定的许多古建筑作了很高的科学的评价,确定了一些建筑的建造年代。

隆兴寺是正定的主要建筑,寺内建筑成群。梁思成1933年第一次考察时,将其称为“河北重要大伽蓝之一”。对寺内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梁思成断定为“这像大概是中国最大的铜佛像”。当时大悲阁已毁,而阁两侧的御书楼和集庆阁尚在,梁思成凭其科学想象,推断说,“在佛香阁(大悲阁)坍塌以前,全部的布局、气魄的确是宏壮之极。”

摩尼殿是隆兴寺内一处主要建筑,梁思成对其评价甚高。他在《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这样评价:“寺中现存古构中,以摩尼殿为最大、最完整、最重要”,它在寺中所占的位置“极为重要”。他如此描绘摩尼殿的结构:“十字形的平面,每面有歇山向前,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这式样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他对这种结构布局的感受是:“那种画意的潇洒。古劲的庄严,的确令人起一种不可言喻的感觉。尤其是在立体布局的观点上,这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中国建筑物里也是别开生面。”

关于摩尼殿的建筑年代,1933年梁思成考察时,县志中“竟无只字提到”,寺内旧碑数十座他也未及细读,但他根据摩尼殿的建筑形制,判断“摩尼殿至少也是北宋原构”。大师就是大师,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于内槽阑额及斗拱构件上,多处发现墨书题记,记载摩尼殿建于北宋皇四年(公元1052年),梁思成的判断与此正相吻合。

隆兴寺内的转轮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可转动的藏经书架,为北宋遗物。当梁思成第一次登上转轮藏殿二层时,便“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他称赞“转轮藏殿之结构,尤为精巧,是木构建筑之杰作”,“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有的珍品”,“在梁架用法中是最上乘”。他惊叹:“各梁柱间交接处所用的角替、襻间、驼峰等等,条理不紊,穿插紧凑,抑扬顿挫,适得其当,唯有听大乐队之奏名曲。能得到同样的锐感。”

正定古建筑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说。这九楼中第一便是阳和楼。阳和楼是正定城池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镇府之巨观”,是正定全城的一处标志性建筑物。梁思成第一次考察,便有“阳和楼及县文庙两处重要的发现”梁思成盛赞阳和楼“其布局略似北平的天安门端门”,“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全部的结构就像一座缩小的天安门”。阳和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待梁思成详细观察了殿身的梁枋和斗拱后,“使我们心花怒放,知道这木构是宋式与明清式间紧要的过渡作品”。于是他推断。无明确记载始建年代的阳和楼虽多次重修,但其“是金元间的作品,殆无可疑”。

令人十分痛惜的是,阳和楼拆毁于解放前,和其相连的关帝庙和楼址砖台也在“文革”时期拆毁。令人欣喜的是,正定作出了修复阳和楼的决定,不久,这一历史名楼将重现于古城的历史中轴线上。

县文庙内的大成殿,始建于五代时期,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得益于梁思成的“慧眼识金”。县文庙大成殿是梁思成第一次来正定最后一天下午发现的。当他进入文庙后,“好一座大成殿,雄壮古劲的五间,赫然在眼前。”“从外表看来,一望即令人惊喜。五间大殿都那样翼翼的出檐,雄伟的斗拱,别处还未曾见过。”“建筑构架如此的简洁了当,如此的合理化,真是少见。”关于此殿的始建年代,梁思成经过考察,断定说:“以此殿外表与敦煌壁画中建筑物相比较,我很疑心它是唐末五代遗物。”当时,正定女子乡村师范学校住在文庙内,梁思成当即告诉引导他们参观的校长,这大成殿也许是正定全城最古的一座建筑,请他保护,“不要擅改,以存原形”。1991年10月,着名文物专家罗哲文等到正定县文庙进行考察,同样为文庙大成殿的古朴、简洁而又恢宏的木结构建筑所吸引。专家们认为,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实属国内罕见,堪称国内现存文庙大成殿之最”。

开元寺钟楼和楼内悬挂的铜钟,有重大的文物和科学价值:偌大一口铜钟,悬挂在一座不起眼的钟楼上,千年不坠,真可谓世界奇观。这座钟楼是梁思成第十次考察时一个“意外的收获”。他称赞钟楼结构“补间铺作只是浮雕刻拱,其风格与我已见到诸建筑迥然不同,古简粗壮无过于是”。因此他断定“这个建筑物乃是金元以前钟楼的独一遗例”。“说它是唐构,我也不能否认。”1952年春,数学家华罗庚偕两名外国数学家来正定查看钟楼,历时八天,打算从几何力学的角度计算钟楼的受力结构和钟楼挂法之间的关系,未果。华罗庚先生感概万千,称赞不已。

正定城内有四座塔,都始建于唐代,全是国保文物。梁思成从“形制”上分析,对这四座塔都有评价,称砖塔是“正定的塔中之最古者”,称青塔“清晰秀丽,可算塔中上品”,称华塔“也许是海内孤例”,对木塔则分析了砖木混构,下疏上密的特点。

梁思成认为正定县府文庙前殿是“真正元代原构”。

梁思成先生对正定古建筑的特别关爱和高度评价,大大提高了正定人民对古建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正定县便成立了文物保护机构——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此后,在国家和各级文物部门的关怀支持下,正定展开了大规模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到现在,梁思成先生考察过的主要建筑都基本得到了修缮或者重建。也正因为此,正定的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多宝塔(华塔)、临济寺澄灵塔(青塔)、天宁寺凌霄塔(木塔)、文庙大成殿、大唐清河郡王记功载政之颂碑(封冻碑),县文庙前殿等八处古建筑,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全国县城之首。1994年,正定县城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其中,梁思成先生功不可没。

如今的正定已成为全国闻名的旅游文化名城,与梁思成先生第一次考察时有了天壤之别,于此可以告慰梁先生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