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党安荣:空间信息技术辅助城乡规划发展前景展望

2014-12-02 14:38 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构建智慧城市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就是对这个城市进行透彻的感知,人们关心大气我们就布设大气传感器,人们关心水体我们就布设水体传感器,人们关心土壤我们就布设土壤传感器等等。这样,就可以随时了解到跟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环境质量数据,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叫做透彻感知,把人们真正关心的数据随时如实获取。

第二个变化就是全面的互联。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构建,让那些透彻感知的数据能够源源不断的传输到城市云数据中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感知那些数据、获取那些数据,而且随时随地让更多人了解这些数据,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当然,仅仅了解到这些数据好象还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我们仅仅知道这个地方的水质是二类、PM2.5是200等一些零乱的数据,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从总体上认识这个城市。尤其对我们城乡规划来讲,恐怕不能停留在某一个点上,我们必须要全面的认识城市。

第三个变化就是深入的智能化。就是对那些数据开展相关的分析,从中挖掘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也叫做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也就是众多应用系统的构建。对城乡规划来讲,希望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定量科学依据,对于管理来讲分析出管理相关的决策支持依据等。

综上所述,从数字城市阶段到智慧城市阶段,概括起来就是要做三件重要的事情,即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这三件事需要相关技术来支撑,第一个就是传感网,由不同传感器构建的新型网络;第二个就是物联网,是把各种各样的关注对象,关注的物体或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传感网、有线网络及无线网络实现。第三个就是智能化分析,离不开云计算技术手段及多种应用系统的研发。

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随着大量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工作的开展,今后我们将生活在智慧城市中,我们的城乡规划工作也将基于智慧城市开展。那么,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是咋样的呢?根据国内外相关案例的分析,结合我国城市信息化发展特点,概括起来可以将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表述为:一个中心,三个平台,五大系统,还有七项保障(如下图所示)。

一个中心:就是组织完成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一个信息中心,或者一个管理部门。

三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信息感知与传输平台,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数字城市基础网络之上,要构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第二个平台就是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在数字城市原有数据库基础之上,为了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挖掘,需要通过数据的清洗、转换、加载等操作构建城市级的数据仓库。第三个平台就是信息共享和服务平台,是为支撑各种各样的城市应用来提供一个技术共享与服务平台,保障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

五大系统:第一类针对党政部门管理类的系统、第二类是针对城市经济运行的商业企业、第三类针对广大城市社区服务的、第四类针对广大民众服务的、第五类针对一些相关部门和相关领导的综合决策支持。通过五大应用系统的研发,满足城市运营过程各行各业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实现更深入的智能化,促进城市创新发展。

2/6<123456>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