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专家:探寻中国治霾路线图

2014-12-01 15:59 来源:新民晚报

减排不能只靠提高油耗标准

主持人:快速增长的小汽车给城市带来了污染,从交通的角度,我们可以为治理雾霾做些什么?

王韬:在上世纪70年代,纽约做了一个评估,由于纽约经济结构的缘故,在那个时代,纽约80%的雾霾或者空气污染都来自于地面交通。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提出,到2025年,美国轻型车的平均燃油经济性必须达到每加仑54.5英里。

在遭遇雾霾的问题之后,我们国家提出了国4标准,目前在部分城市已经实现高品质汽柴油的供应。单纯提高油耗标准,的确可以提高机动车减排的效果,但也面临不确定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拥堵,在北京或者上海,汽车在怠速的状态下也会排出很多有害物。第二个因素是北京、上海等作为消费大城市,很多生活资料都依赖于货运,而中国的卡车保养是非常差的,它们使用的柴油质量很差,这意味着,在货运的过程中这些排放被带到了上海、北京等城市。此外,已经存在的机动车也带来一些问题,相关的政策在鼓励淘汰废旧的汽车。但依然有一部分老旧的车在使用,考验着执法和监管的能力。

主持人:当我们讨论为了环保减少使用私家车的时候,发展公共交通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王韬:公共交通涉及面很多,地铁的密度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地铁站和另外一个地铁站距离很远,你可能就选择了开车。从首尔的地铁路网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路网的密度非常高,而北京的地铁的路网密度远远不及首尔。除了地铁,火车也是公共交通的一种,在美国通勤列车用得比较多,因为很多人愿意住在城外。而在中国是用地铁替代了通勤列车的功能。

快速公交,也是解决拥堵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把道路隔离出来,让公交车在特定的位置上行驶,可以带来运量的提升和秩序的提升,而且建设的经费也是非常经济的。但快速公交要能够成网络,如果不能成网,开到某些路段又拥堵了,就不能说是快速公交。

环保出行需要一步步引导

主持人:在鼓励人们减少使用私家车方面,国外有怎样的经验或者案例可以让我们参考借鉴?

王韬:美国在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一个趋势,人们的驾驶里程缩短了,他们不再把驾车作为一个乐趣,有可能在某一个时期中国也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怎样鼓励或者减少使用私家车出行,最重要的是给谁优先权,如果行人或者是自行车获得优先权,私家车就必须等,私家车出行就会变得不容易,也就会有更多人采用公交出行。一般来说,人们都不愿意在纽约开私家车出行,纽约的地铁很方便,尤其是曼哈顿地区,地铁大约达到90%的覆盖率。

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在城市中心为了迎合大众私家车出行建停车场,是非常浪费的行为,这些地都是寸土寸金的。纽约时代广场的例子,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启发——许多年前,时代广场还只是一个小街区,行人只能在狭窄的街道上走路,后来划出了人行道,再后来,街区里开出了咖啡吧,行人们有了可以自由散步、闲聊的公共区域,这个区域大幅提高了行人们交往的乐趣和行走的意愿,与此同时还带来了经济效应。

主持人:时代广场的这个例子中,这种变化是自发的,还是政府决策的?

王韬:纽约有一个交通委员会,目的就是提高纽约交通的质量,同时提高纽约城市的活力,这种跨部门决策机制是为了能够更多听取民众的意见,最后的结论是,他们希望纽约是限制汽车使用的城市。时代广场的这个变化是慢慢推进的。不管怎么样,一个街区的改变,或者是规划的变化,不可能很快推倒重建。哥本哈根也是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城市,大概是30年的时间内,哥本哈根把所有市内公共停车场削减到原来的30%,通过慢慢减少停车场,引导人们越来越少开车到城市中心。

 

3/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