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京杭大运河能否全线通航?沧州正在努力

2014-10-29 10:22 来源:新华网

对于兼具世界最古老人工河道和最年轻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京杭大运河天龙八部,最近断航的近半个世纪不过是其2500年生命史的小片段。是否应恢复大运河全线通航,让今人能和乾隆皇帝一样乘船从北京直达杭州?

记者近日探访大运河断航的山东、河北、天津、北京等地,追寻这条世界最长运河的前世今生。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经隋朝和元朝两次大规模扩展,绵延1794公里。元朝政府调整了京杭大运河线路,明、清时基本沿袭元朝大运河。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包括京杭运河、隋唐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

京杭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朝代兴替、历史变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黄河改道、运河河道淤积、上游水库截留等原因,京杭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北失去充足水源而断流,而济宁以南至今仍在通航,发挥着防洪、抗旱、运输、灌溉等作用。

“大运河申遗成功了,河水啥时候能回来?”河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孙晶昌常年致力大运河申遗与保护规划。“因为缺水,感觉运河正与人们渐行渐远。”他希望以申遗成功为契机,由国家统一调度,协调推进山西、河南、山东等大运河水源地的涵养工作。“有了水,大运河的基本生态才能恢复,大运河的整体性保护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中国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直接促进了南北物资交流和领土统一管辖。新时代,飞机、高铁、高速公路已经将中国各地紧密连接在一起,探讨京杭大运河是否要全线复航,似乎更多地是满足历史记忆、文化认同,以及旅游价值。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直言:“京杭大运河很难实现全线复航。”他说,主要是水源问题,这需要恒久的大量水源,更需要与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协调,这是文物部门一家难以完成的。

元明清时期,北方运河之所以保持畅通,主要是因为沿途有大量河流注入。天津市档案馆近代史研究中心的吉朋辉表示,尽管如此古代为保证运河航行通畅调用了大量生活用水,据史料记载,在济宁以北部分,运河甚至对农业灌溉造成了一定影响。现在华北地区本来就缺水,而且农业、生活用水量不断加大,如果再因为运河复航而影响农业灌溉,得不偿失。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全线复航经济价值已不大。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由少平说,大运河再次成为交通大动脉、承担货物流通功能的可能性比较小。“现在陆路交通十分发达,水运虽然成本低,但前提是需要河道畅通,而这牵扯到河道疏通、水源补充等工程,需要投入较大成本。”

山东水利专家李殿魁一直主张恢复大运河的全程通航功能。他表示,复航是对大运河最好的保护。铁路、公路、海运代替不了大运河航运。水运的运输成本仅相当于公路的1/7、铁路的1/3,相对来说成本低、运量大。同时还具有重大的生态功能,可促进南北交流。

京杭大运河今年已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如果恢复全线通航,会不会破坏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郭旃认为,就大运河保护而言,要尽可能完整地保护遗产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尽可能保存原有河段设施。“大运河属于活态遗产,如河段需要拓宽深挖,需按照有关管理要求,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沟通取得一致后才可执行。”

天津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一位工作人员说大运河北段不具备通航功能已经有半个世纪,现在通航需要进行大规模清淤,可能会改变河道的基本形态,破坏河道完整性,这可能违背世界遗产的保护原则。

作为通航千年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河床之下埋有许多沉船等遗迹。天津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朱阳担心,现在因为技术限制,一般不进行主动发掘,如果要复航发掘,一定要做好前期的勘探工作,否则可能会对文物造成难以挽回的破坏。

在由少平看来,开发旅游资源并不一定要以复航为前提,济宁以北河段虽然航运中止,但许多历史文化遗址仍然存在,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旅游资源。以大运河德州段为例校友录,这段运河虽然航运中止,但河道依然保留下来,两岸风貌依旧,并没有遭到很大破坏。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在申遗“后时代”,京杭大运河更需要合理利用和文化传承。运河沿岸的河北沧州正在做一种尝试,沿城区运河堤岸铺设运河小道,让人体会运河的味道,找寻过去的记忆。沧州市文物局局长王玉芳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能有一河清水向北而来。但在河水到来之前,能让人们在喧嚣城市中,在运河故道边有一个宁静的氛围,相信这符合大运河的文化气质和身份。”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