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3武汉城市专题-城市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 正文

挺起长江经济带“龙腰” 武汉都市圈迈向全国重要增长极

2023-07-28 09:52 来源:湖北日报

1.jpg

武阳(武汉至阳新)高速武汉段蜿蜒在梁子湖畔。项目建成通车后,大冶至武汉车程可缩短至四十分钟,阳新至武汉车程将缩短至一小时。

2.jpg

位于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华工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员工正在测试、校准即将出厂的脆性材料超快激光精密加工装备。

3.jpg

被誉为“楚天第一路”的武黄高速公路,是湖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自2022年12月11日0时起,武黄高速公路(不含鄂东长江公路大桥3.98公里共线部分)停止收费。

4.jpg

5月11日,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正式试乘发车,这是全国首条即将开通运营的城市“空轨”。

“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到2035年建设成为人口规模超3000万、GDP超6万亿元的世界城市和都市圈。”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去年底,《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这一年来,“武鄂黄黄”都市圈核心区建设步稳蹄疾,作为“核心中的核心”,武汉新城顺势而起。武汉、鄂州间,这片719平方公里的新城,正成为驱动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如今在武汉新城,5个大科学装置挺进国家序列,5家国家创新中心和5家湖北实验室密集列阵,九峰山下,梁子湖畔,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力量奔涌,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此集聚成势。

这一年来,在武汉的引领下,圈内城市不断强化区域协作,持续推进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推动城市圈同城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在都市圈内,“研发、主链、融资在武汉,制造、配套、投资在都市圈”的产业共建发展格局逐步形成,环线高速公路加速推进,460项政务服务事项今年将在圈内实现“跨城通办”……“双城”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同时,都市圈不断展现出蓬勃活力。

2022年,武汉都市圈GDP达3.22万亿元,占湖北省GDP比例攀升至近60%。2023年一季度,对应数据分别为7220.58亿元、60.7%,重要增长极作用进一步体现。肩负国家使命,把握历史机遇,站在新的起点,武汉都市圈砥砺而上,乘风扬帆正远航。

7座城市在汉设立“科创飞地”

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基础在产业,未来在科技创新。锚定“科技同兴”的目标,须实现圈内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通过科创平台的共建共享,创新要素的柔性流动,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就近转化,武汉扩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科创效率,圈内城市弥补了科创能力不足的短板。

空调、洗衣机、加湿器、净水器、牙刷盒、杀菌杯……这些生活家居产品应用一颗深紫外小光源,10秒杀菌率便可达到99.9%。湖北深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自制的深紫外LED芯片独步市场,而孵化它的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已迈入成立的第七个年头。

作为鄂州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组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目前研究院已累计引进科技创新项目67个,培育科技型企业62家。

高端人才引进难、科技成果转化难、创新项目落地难……即便没有鄂州紧邻光谷的地利,许多圈内城市近年仍通过前往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富集的省会城市直接建立企业的研发和引才基地,解决这些难题。

“我们在黄梅招不到专业人才,公司去年便决定到武汉组建研发机构。”湖北宇洪光电实业有限公司黄冈(光谷)离岸科创中心负责人郑直说,2022年宇洪光电在武汉成立时,仅有13名研发人员,入驻科创中心后研发队伍已经壮大到33人,今年该公司将冲刺3000万元销售额。

6月鄂州(武汉)离岸创新中心揭牌后,省内已有黄冈、黄石等7座城市在武汉布局建设了“科创飞地”。

“科创飞地”的频繁交流背后,武汉都市圈内高新技术企业已突破19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突破24000家。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向8市科技部门有序开放,推进都市圈企业与武汉高校院所“零距离”对接,武汉高校院所与8市新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11个,都市圈共有38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获批。武汉已安排院士专家、科技副总、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632人次到8市开展技术支持,让高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在都市圈内实现更大范围流动。

武鄂黄黄同舞“光芯屏端网”

武汉以“一束光”起步,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仅在东湖高新区,就聚集了光电子信息企业1000余家,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

追光、借光、融光,圈内各城你追我赶,竞相发展。

盛夏时节,位于鄂州葛店经济开发区的芯映光电,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它生产的Mini LED灯珠被陆续送至武汉华星光电、京东方等大型显示企业。

黄石经济开发区的联新显示,主要产品为5G网络终端中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公司服务客户包括武汉华为、联想等智能终端企业,武汉市场贡献比例约十分之一。

黄冈高新区的科峰传动,则是通过高端装备给武汉“光芯屏端网”企业配套。公司去年产值达4亿元,武汉金运激光、帝尔激光等上市公司,均是公司客户。

聚焦“光芯屏端网”,武汉城市圈光电子产业集群规模占全国份额的50%,光纤光缆研发制造规模居全球第一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大产业,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与上海在全国并列第一位。

而后发优势明显的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在武汉的产业规模已超4000亿元。作为武汉城市圈生物产业的“发动机”,武汉光谷生物城已与天门、仙桃、黄石、黄冈4个“圈友”共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地方产业园。

据统计,黄石开发区17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121家与武汉产业配套,构建了上下游紧密协同互动的良好产业生态;去年,鄂州与武汉对接签约产业类项目61个,总投资447亿元,占全市签约项目数量的48.8%;今年3月,武汉东湖高新区与黄冈签署合作备忘录,围绕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个产业,将“光谷黄冈科技产业园”打造为“光谷第九园”。

目前,武汉城市圈已探索出总部经济、共建园区、飞地经济、联合招商等合作模式,一个研发、头部、融资、主链在武汉,制造、链条、投资、配套在城市圈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跨市出行尽享同城体验

每个工作日,武汉人周艳梅都要往返于武汉和鄂州葛店之间。从雄楚大道高架出发,驱车经高新大道穿过短咀里湖大桥,40分钟左右,她就到了位于葛店招商展示中心的办公室。

随着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形成“头部在武汉,生产在都市圈”的格局,越来越多家住武汉市内、工作在都市圈的年轻人,过上了“双城”生活。

交通“硬联通”是同城化发展的基础。今年4月,连接武汉新城的武汉地铁19号线的7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有望在今年底通车运营。武汉新城至黄石新港快速通道,黄石段已开始施工。武阳高速黄石段已进入路面刷黑施工阶段,正全力冲刺9月底通车。

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去年正式投运,与武汉天河机场一起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助力湖北实现从“九省通衢”到“五洲通衢”,加速武汉都市圈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车轮滚滚,航班起降,“圈内人”繁忙奔波,轨道上的都市圈建设同样未曾停歇。据统计,鄂州、黄石、黄冈、孝感、咸宁、仙桃等多城目前已开通或谋划对接武汉轨道交通。

鄂州是武汉地铁第一个延伸的城市,连通两地的武汉地铁11号线日均客流最高峰可达到1万人次以上。随着鄂州花湖机场投用,当地规划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19号线,武黄城际市域化改造及新建铁路将引入花湖机场,里程约15公里,预计投资25亿元。

为加快推进武汉、黄石同城化进程,武石城际铁路已加密班次,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目前实现开行48对/日,列车开行间隔平均20分钟左右,让旅客随到随走、有车就走。

而在黄冈,武汉至黄冈市域(郊)铁路项目已列入省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划,并已列入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重点推进项目。

根据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都市圈已启动建设沿江高铁武宜段、武合段,连接武汉新城的地铁19号线一期全线贯通;加快高快速路网建设,武大高速已完工,打通断头路、瓶颈路数量已达16条……“硬联通”建设提速之下,“一小时通勤圈”正成为越来越多圈内市民的工作圈、生活圈。

“一圈通办”让圈内幸福满满

4月28日,浠水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成功办结黄石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真正实现不动产登记“异地申请、属地审核”的“跨市通办”办理模式。

当日,浠水的林女士想将自己在黄石市黄石港区胜阳港街办颐阳路购买一处房产进行贷款抵押,但林女士已怀孕7个多月,行动不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向其推荐武汉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业务“跨市通办”登记服务,一下子解决异地办理“多地跑”的问题。

林女士的“获得感”只是城市圈服务提档升级的一个缩影。去年,武汉都市圈“跨市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已达410项,全年办理相关事项达74万余件。

2022年,黄石、鄂州、黄冈3市新发第三代社保卡已实现“武汉通”功能加载,累计发卡量超126万张。9市公积金也实现了“相互认”“自由转”“就地办”“打通用”“系统联”,当年9市公积金中心共发放公积金异地个人住房贷款8.07亿元。

“今年,‘跨市通办’工作要重点突出武汉都市圈,突出武鄂黄黄,突出武汉新城。”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武汉市将建立健全以武汉新城建设为重点的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一圈通办”协同工作机制,加强业务统筹,畅通联系渠道,形成工作合力;聚焦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和加快解决群众关切事项的异地办理问题,突出个人就医就学、户口迁移等领域,编制公布新一批“一圈通办”事项清单。

同时,武汉市将优化湖北政务服务网武汉站点“跨市通办”专区功能,推进证明证照查验、信息查询变更等简易高频事项在移动端及自助终端“一圈通办”;优化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跨市通办”窗口设置,并向有条件的街道进行延伸;组织实施国家、省公布的“跨省通办”“省内通办”事项,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

根据新目标,今年武汉将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加快“高效办成一件事”向“高效办好一件事”转变,助推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事项达到460项,让“圈内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柯皓 魏铼

通讯员 刘静捷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