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沪新轮城市规划提公众参与 防千城一面

2014-05-08 17:21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祝玲

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举行,韩正强调:编制规划要为子孙留足空间

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昨天上午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要按照中央要求,全面认识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精心编制好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刻把握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搞好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工作是百年大计,不能走弯路,不能出错误,否则将永远遗憾。编制规划既要积极、更要稳妥,既要有为、也要无为,重视留白。该守住不能变的,就要确保不突破底线,该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就要为我们的子孙留足空间。”

编制规划要看清大趋势、大方向

韩正说,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先后编制了两个城市总体规划,引领我们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标不断前进。当前,上海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我们需要科学把握大势、全面前瞻变化,抓紧启动编制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长远发展的蓝图和框架。“编制好面向未来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关键要把握好影响上海未来20年、30年或更长时间发展的重大问题,看清大趋势、大方向。”韩正说,要深入研究城市长远发展目标定位问题。城市总体规划好不好,首先看规划对城市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是不是科学合理、清晰明确。上海的发展目标定位,一是不能脱离自身的历史、现实、基础和优势,二是必须符合国家对上海发展的要求。上海的发展只有符合国家发展需要,才能不断发展完善,要从国家战略、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大局出发,思考上海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要深入研究城市发展基础性要素约束问题。城市规划管不管用、能不能实施,关键看对城市发展的基础性要素有没有全面考量。一是要对未来20到30年上海城市人口规模和结构有科学分析预测,二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用地总量和结构有全面认识,三是对生态环境有全面科学评估,把生态环境约束作为城市发展的底线约束和红线约束。要深入研究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结构问题。既要立足目前城市布局结构的基础性框架,也要实事求是看到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新一轮规划促进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要更加注重同长三角地区和沿江与沿海发展相衔接、相协调,布局结构更好体现服务长三角、服务沿江与沿海大通道发展。要更加注重中心城区与郊区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韩正强调,编制新一轮城市规划,要牢牢把握好三个关系,即当前现状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守牢底线和留够空间的关系。在规划方法上,要更加重视公共参与。城市规划是最重要的公共政策,现代政府的公共政策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要使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凝聚市民共识的过程,让规划更好地呼应民声、汇聚民智。在规划理念上,要更加重视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拥有更好的生活。编制新一轮城市的总体规划,必须明确未来发展不可逾越的底线,保护好不可复制的资源。如果没有这样的底线,规划就没有约束力。未来不可能完全预见,规划必须以变应变,充分留有余地,为未来发展留够空间。

广泛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杨雄指出,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坚持改革创新、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编制规划,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着力研究、妥善解决七方面重大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二是城市规模。三是城市空间布局。四是产业发展。五是交通发展。六是新型城镇化。抓紧深入研究城镇体系,清晰规划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功能定位和建设重点。七是生态环境。积极探索高密度条件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新路子。

[专家观点]

城市规划倾听民众声音是趋势

“开门规划”的意义何在?上海城市规划编制的大门又如何打开?

规划既然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应该要有足够的开放度,吸纳公众的意见,在编制的过程中,让全社会参与进来。上海市城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任芝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的意义,是更多地考虑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公众的实际需要,编制的成果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在规划的过程中‘以人为本’,这就离不开公众的参与。这种参与是较为广义的,它不光是个体的一个民众,还包括社会团体、企业等各层次,不同人群的意见。 ”

西方一些国家认为,公众参与是有阶梯的,他们叫公众参与之梯。阶梯的第一个层次是 “你听我说”,也就是宣传,意思是结果出来后告诉你。第二个层次是“我听你说”,即过程中聆听需要。第三个层次是“你说我听”,公众意见成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力量。任芝浩说,规划、政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比较专业的一种研究、论证。也不再是几个精英、专家,关起门想出来的一套办法。

“开门规划”与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程分不开。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通过一些平台,采取一些更容易让一般公众和群体能够方便参与的方式,来了解各阶层的想法和诉求,让公众提出自己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愿景,使得城市发展更符合公众的需求。

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再是“强政府”,而是逐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城市规划更多地倾听市民的声音,将是大的趋势和方向。

本市将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将美好的蓝图铺至2040年。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本市将实现建设用地总量“零增长”,同时限定城市开发边界,坚决防止城市无序蔓延。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轮规划提出了“开门做规划”的原则,将充分发动社会各界人士以及相关社会组织,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各阶段的不同特征,确定各有侧重的公众参与形式,建立全过程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的广泛性和有效性。

市民可通过官方微信:上海2040。官方微博:上海规土发布以及 网 站(http://www.supdri.com/2040/)或发邮件(shzgbz2040@163.com)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防止“千城一面”

根据《关于区(县)总体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本市将严守建设用地总量的“天花板”,注重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盘活存量土地。

中心城严格控制住宅建设用地和建筑总量,鼓励发展小户型公共租赁房。加强养老设施规划建设,运用存量建筑改造,出让地块配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中应提供一定比例的养老用房)等多种方式,增加养老设施,探索利用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养老设施。

未来本市还将推动区(县)域人口进一步向新城和新市镇集聚,增强新城的人口集聚效应。引导市级优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功能性项目向新城集聚。

相关指导意见还提出,防止“千城一面”,重视城乡物资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全面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和乡村农耕文化保护,留住上海的记忆。乡村要保持郊野风貌和文化传承,防止大拆大建。

避免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

以往的规划文本常常大量使用“积极推进”这样的语句,可是在《关于完善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记者却看到了大量的“不得”、“避免”。例如“未经系统研究,不得随意调整尚未规划确定的城市次干路的走向、宽度等涉及系统及相关规范的控制要求。”

“不得随意突破住宅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5以下,商办用地容积率控制在4.0以下的总体要求。未经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不得设置超高层建筑,避免以高度取向、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

正是这些严格的执行要求,坚持了规划的严肃性,保证了规划的正确导向。

轨交站300米内多种换乘

根据规划,未来轨道交通站点300米服务范围内,应设置公交车站、自行车停车场、出租车候客站、社会停车场库等接驳换乘设施,提供便捷和多方式的换乘。

如果开车的话,不同区域的停车“难度”会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可能会比现在好一些。今后本市的静态交通设施布局将实施市域范围分区调控。浦西内环线以内和重点地区有限扩大停车设施供给,从紧控制出行车位;中心城区内的公共活动地区、交通枢纽地区、历史风貌保护地区等三类区域,适度折减配建停车标准;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新建公共建筑应提供一定比例的公共停车位。

鼓励公共设施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或者采用底层架空等方式增加公共停车位。针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的旧住区、医院地区,按照“小型、分散、就近”的原则,实行定向供给。采取分时段交通组织管理,解决学校出入口的临时性停车问题。

深入社区调研倾听民意

“结合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推进,进行全过程的公众参与。”要深入社区进行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并积极运用各类社会调查方法,全面了解社区真实情况和市民实际需求。倾听民意、广纳民智、形成共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区(县)总体规划的目标导向和发展战略。

按照《城乡规划法》,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可确定为2040年,指导未来二十年的城市发展、建设和管理。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规划上报的各项要求,计划在2016年上报国务院。

[市民建言]

●胡桢佳(在校大学生)

1.市中心公用免费WiFi全覆盖。

2.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环保。科学规划工厂与居民区的位置,给购买清洁私家车的市民财政补贴;在适宜路段多规划自行车道,减少碳排放。

●唐作民(退休职工)

1.现在社区医院只能看些头疼感冒,身体不舒服还是会往市区三级甲等医院跑,连区级中心医院都很少去。建议规划时考虑优质医疗资源多向基层倾斜。

2.优质教育资源也建议在市郊以及非中心城区多布点,以免大家挤破头去买市中心的学区房,炒高房价不谈,还要“长途跋涉”去上学,增加交通拥堵。

●王先生(房地产从业人员)

到2040年,可能会迎来一个人口拐点,如果上海没有新的、长期的增长点吸引人口的话,或者说届时全国发展均衡的话,上海需要提前收缩城市规划的战线,建议充分整合现在外环内的城市资源,包括空置房和过剩的商业中心,届时是否还有“商业中心”这种业态还是个问题。

●黄小姐(陆家嘴白领)

1.我希望2040年能多一点老年人休闲的公共设施。现在老年人都是以小区为活动中心,规模小,活动内容单调。如果我老了,希望可以通过这样大范围的老年活动中心结识很多朋友,大家一起琢磨点共同的兴趣爱好,甚至帮助年轻爸妈分担一些教育和陪伴小朋友的工作。

2.希望可以在地铁提供一些公共教育、兴趣分享等小课程,大家通过耳线就可以选择不同频道收听、收看,这样地铁上的时间就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只能玩手机或者睡觉。

[市民畅想]

市民老费在2040年夏至

“夏至当立志!”伴随着一阵悦耳欢快的鸟鸣,老费伸了个懒腰,抖擞精神早早起床。用手一挥,窗帘自动整齐地打开。走上阳台,眼前不远处,市区最大的公园一片郁郁葱葱。

2030年的时候,曾有一家著名开发商看中了他家门前的一块地,声称要造国际化奢侈品购物中心,还要规划高达300米的浦西“双子塔”。在小区公开征询意见的时候,老费据理力争、坚决反对。老费认为,这样的超高层建筑,不仅会影响他家的采光,也违背了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

他甚至拿出了一份2014年他的同事老徐给他的一份文件《关于完善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未经重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不得设置超高层建筑,避免以高度取向、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最终,在多方权衡之下,这个传说中的新“双子塔”并没有建起来。

今天是休息日,老费想去看望他年迈的双亲。他走到小区门口,骑上区政府专门提供的免费租赁自行车,花5分钟慢悠悠地沿着新设置的专用自行车道骑到了轨交站附近的自行车停车场,走了两分钟进站,用手机电子钱包刷手机进站,坐上了轨交48号线,大约20分钟以后,他就来到了父母所在小区的门口了。

按门铃发现二老居然都不在家。老费赶忙打开手机的智能监控APP定位追踪,原来二老正在小区规模庞大的老年生活服务中心内跳专业的广场舞。看到生龙活虎的二老,老费松了口气。他想起了2014年,当时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要重新修编。在征询意见的过程中,他多次提出建议增加社区养老设施的布局。最终他欣喜地看到了最终的规划文本上提出,要在新建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中提供一定比例的养老用房。而且这一规划很快得到落实。第一批配套养老用房的商品房出售时,他毫不犹豫掏钱为二老买了这个小区的一套房。

想到这里,老费不由得意地开怀大笑:“这个钱花得真值啊!哈哈哈! ”

“笑什么笑啊,再睡你今天开会要迟到了! ”在老婆的一阵催促中,老费迷茫地睁开双眼——啊?原来今天是2014年,不是2040年啊……哦,对了,赶紧给老徐打个电话,让他把《关于完善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的指导意见》拿给我瞧瞧……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