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环球时报:新型城镇化要走“小市大省”之路

2014-09-04 16:09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郭生祥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作为今后十年的工作重点,但究竟如何推进城镇化,学术界是众说纷纭。有专家对城市群发展有偏好,主张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武汉城市圈、长株潭、成渝陕经济圈集中大发展;有专家对小城镇化看好,主张扶植乡镇大发展。这些主张背后有一个共性,忽视了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

目前中国城市还在一味地追求“摊大饼”,不少大城市已经到了资源环境、行政管理难以承受的地步,有些城市固步自封、条块分割,上与省级政府争权,下与区、街道争利。有些需要城市间跨区域合作的大工程、大基础设施、大公共服务、大市场,反而僵化到难以协调,都是城市大了,尾大不掉惹的病。

要医治大城市病,笔者认为,可以走“化大市变小市,小市长、大省长”之路。

2005年,时任武汉市市长访问悉尼,伯伍德市王副市长作陪,席间笔者介绍说伯伍德市是大悉尼下的一个小市。有人问为什么说大悉尼,难道还有小悉尼?其实真正的悉尼很小,只有邮政编码为Sydney2000的那么一小块地方,俗称CITY,而大悉尼指的是与悉尼连成一片的上千个小市。这些小市都不隶属于悉尼市,与悉尼市平级,是新洲下辖的一大片城区中的一个小市。但是大悉尼到底有多大,比老上海加新浦东还大一倍多。

西方主要大城市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逐步推行“大省(州或郡)政府、小市政府,小社区、大社会、大市场的政策。社区虽小,社会却大,因为服务更需要周到经济。在大省小市背景下,必然产生大市场,导致城乡一体化、全国一体化,甚至是全球一体化。

以悉尼为例,尽管行政市变小了,但是虚拟的大悉尼却越来越大。上千个小市之间自觉地分工合作,不单各自辖区内极力搞好内政,还不断地与相邻的市协调发展。比如大基建、大公共设置,不是一个市能够完全承担,于是州政府出面。大悉尼、大市政发展后,又推动小市政发展,反过来许多个市的小市政又推动大悉尼的大市政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新洲城乡结合地发展起来。这样的发展是市场内生的发展,不单无形之中降低了城市发展成本,还提高了城市发展的含金量。使整个新洲的城乡规划更加一体化,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

笔者在上世纪90年代时已向国内介绍过这种观点,可惜至今不少中心城市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依然在一味贪大求全。贪大求全的市,不是市场经济中的市,是计划经济中的市,是虚荣而不方便自己的市。由于区划越来越大,行政管理、市政管理越来越难以负荷,不是对外扩张僵化,就是对内腐化,很容易导致城乡对立、城市与自然的对立,以及城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对立。城市病就成为必然。

从市级规划到省级规划,小市区划是一个跨越不了的坎。“小市大省”能让城市片区更大、基础设施更互联互通,国际竞争更容易轻装上阵。

(作者系澳大利亚精算师协会名誉主席)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